[转载]陈介祺印鉴 之四十四 簠斋吉金文字

标签:
转载 |
陈介祺印鉴
印 文:“簠斋吉金文字” 阳文(朱文)
材 质:象牙材质
印章尺寸:印面边长1.0cm×0.9cm.通高4.4cm
篆 刻:翁大年篆刻
时 代:清
文 字:篆书书体
整体描述:陈介祺收藏印印章。象牙材质,翁大年篆刻。印文阳文,篆书书体。印款隶书体刻“大年”二字。该印现藏故宫博物院。1956年由陈元章捐献。
印文释义:陈介祺所收藏的青铜器全都铸有精美铭文,为了能与挚友们共同研究与欣赏,陈介祺想尽了办法,当时照相术刚刚进入中国尚未普及,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这些铭文,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只有将铭文拓在纸上,做成拓片供人赏鉴,而且每件藏品必拓数十、上百张拓片用以传阅好友。为此陈介祺付出了极大心血与财力。在与挚友往来书信中经常可以读到陈介祺对新拓拓片上文字的理解和猜想,往往也隨信将拓片寄去,以方便同好研读收藏,同时更希望它们随时将心得体会通过书信相互交流。陈介祺秉承藏古、鉴古、传古的理念,为了古文字的传承与研究,他无私的将所藏文物珍品的拓片和自己的研究心得拿出来与同好交流,在当时的社会里实属难得之举,其为后人留下了数十万片各种拓片,为后人研究古文字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宝库。他不光将自己家藏器物拓片广为传播,在听到同好藏友处有不错的藏品时,也会商借制作拓片,以便研究。海丰吴式芬与陈介祺亦师亦友,而且是儿女亲家,吴家藏有秦青铜器宰箕鑱(chan),陈介祺特商借拓考,以丰富自己的收藏。在吴式芬去世后陈介祺还将吴式芬未完成的一些文字研究进行修改完善。“簠斋吉金文字”这方印章就是陈介祺对自己数十年痴迷收藏、传播、研究中国古文字所表达的志趣。
注:吴式芬(1796—1856),山东海丰(今山东滨州境内无棣县)县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后增光禄大夫。吴式芬一生笃好金石文考古,从政之暇,即搜集金石器物,撰写了《捃古录》,《捃古录全文》两部金石学专著,与陈介祺合著了《封泥考略》。与陈介祺在收藏界被称为“并冠齐鲁”。吴氏家藏秦青铜器宰箕鑱(chan),现手头无资料可寻,容日后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