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介祺印鉴 之四十二 宝康瓠室

标签:
转载 |
陈介祺印鉴
印
材
印章尺寸:印面边长2.0cm×2.0cm.通高3.6cm
篆
时
文
整体描述:陈介祺斋馆印章。寿山石材质,圆帽型印纽,王石经篆刻。印文阴文,篆书书体。印面有阴线界栏。该印现藏故宫博物院。1956年由陈元章捐献。
印文释义:“康瓠(kānɡ hú)”者:空壶,破瓦壶也。“宝康瓠室”就是说把破陶烂瓦当做宝贝收藏的房间。
在陈介祺之前,很少有人去注意出土的陶器瓦片,人们的注意力还都集中在金石碑刻之上,谁都没注意在这些不引人瞩目的陶罐瓦片之上所承载着的巨大信息。而陈介祺就是那个慧眼识珍者,据其亲笔记录的手札中记载,最早开始注意陶文的时间是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年间),也就是公元1872年左右,对此陈氏直系后人陈继揆先生有明确考证。据说,陈介祺发现陶器上的文字以后,曾欣喜若狂,夜不能寐,对只字片瓦皆十分珍视,四处派人去收集,一时周边人众皆以此为业,两三年功夫就收集了几千上万片。陈介祺汰伪存真、去杂留精,得五千余片,认真研判,始创继青铜器、玺印、货币、石刻文字之外一个全新的考古领域,为在古文字的演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宝康瓠室”这方印章十分形象的表达了其当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