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李佐贤和他的同道好友(五)

(2013-06-15 16:49:41)
标签:

转载

   李佐贤与陈介祺 道光十五年,李佐贤会试成进士,这一年生在北京的潍县人陈介祺也乡试中举,两人可称同年,又为同乡,他们同在京城,交往密切,对所得金石书画、古币、以实物或拓片相投赠,既是稀珍也毫不吝啬。李佐贤《石泉书屋尺牍》收录的一封书札展示了这种友谊:复陈寿卿京师:敝藏古物无多,兹将精拓五十种寄奉请鉴,业已倾筐倒箧,仍撮土无增于泰华,细流无益于江海耳。

   陈介祺字寿卿[转载]李佐贤和他的同道好友(五),号斋,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一生精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著述极丰,是清代著名金石家与收藏家。他嗜好收藏文物,举凡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其藏品有包括毛公鼎在内的大量重要文物。他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艺,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     

    咸丰二年(1852)李佐贤辞官回利津,五年后复居京都,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古钱币的整理上;而陈介祺于咸丰四年(1854)致仕,归故里潍县城后,深居简出,以古为乐,青灯黄卷,潜心于考释、著述,多年不与外界联系。同治九年,陈介祺给李佐贤去信,李佐贤十分惊喜,立即复信曰“廿余年渴别,忽奉手书,如获良觌,为之狂喜者累日。”并在当年秋天专程到潍城访陈介祺,倾诉思念,重叙旧谊。第二年九月,陈介祺之妻李氏病逝,李佐贤即前往吊唁。

   咸同时期,陈介祺、李佐贤和鲍康在金石收藏界名声鹊起,被称为“三高士”,陈介祺在李佐贤书写的金刚经手卷上的题诗也透露了这[转载]李佐贤和他的同道好友(五)一信息:“归田卅载岂师陶,不学今衰日月韬。把卷自思增俯仰,惭闻知我拟三高。”

   李佐贤撰《续泉说》时,将书稿寄至陈介祺让他审阅,陈介祺则把自己的见解毫不保留的写给李佐贤。后来李佐贤著《古泉汇》六十四卷,刻刊后陈介祺又进行一一批校,并寄至李佐贤以供修改。他们相互研讨切磋,直言而不避短。陈介祺为帮助李佐贤著《古泉汇》,将自己珍藏的稀见泉范拓本相赠,李佐贤致书感谢:“承惠范拓六十四种,不啻百朋之锡,感铭奚似,各种奇品皆前人著录所未见闻者,真可谓集泉范之大观。” 陈介祺还赠给李佐贤泉中珍品,这在《续泉说》中也有记载。

   李佐贤六十大寿时,陈介祺赋诗祝贺,诗曰:“遂初天许事林泉,六十平头即地仙。蓬岛春风盛桃李,榕城乔木长风烟。爽鸠分职看英嗣,白鹿传经溯昔贤。最喜梧桐雏凤降,好留汤饼祝华筵。”

   李佐贤的的两个儿子贻良(枚卿)、贻隽(韦卿)也爱好收藏古物,经常与陈介祺书信往来、探讨研究学问。后来,李佐贤的长孙女嫁给了陈介祺的长孙陈阜,两家成为世交至戚。李佐贤病重期间,陈介祺让孙媳妇回籍侍奉。李佐贤卒于光绪二年(1876)闰五月,陈介祺即遣人前往吊唁,并致唁函,表达“不胜悲骇”之情。

 

      ①、  李佐贤《石泉书屋尺牍》,同治十年刻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