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陈介祺印鉴 之三十一  卜居孝子之里

(2013-06-13 20:43:49)
标签:

转载

陈介祺印鉴 之三十一  卜居孝子之里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一 <wbr> <wbr>卜居孝子之里

印    文:“卜居孝子之里”阴文(白文)

材    质:寿山石质

印章尺寸:印面边长2.6×2.6厘米,通高2.3厘米

篆    刻:佚名

时    代:清

文    字:篆书体

印文释义:陈介祺闲章。

看到陈介祺这方印章,一时不知何解,故请教高人指点,方知其“卜居”一词出于《楚辞.九章》中的一篇,传为战国时期的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所作,实际上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相关传说。“卜居” 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占卜自己应该怎样处世。文章中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反映了屈原心中的愤懑和不满,歌颂了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陈介祺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动荡不堪、西方列强横行的年代,清帝国已是夕阳没落,余辉不保。陈介祺青少年时即随父在京求学,19岁即“以诗文名都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举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此后10年间,一直供职翰林院,官至翰林院编修,可以说是官场得意,顺风顺水,但其目睹朝廷丧权辱国,不满官场腐败,遂于咸丰四年(1854年)借口处理母亲的丧事返归故里,从此不再复出为官,是年四十二岁。回到潍县后,专心致志从事金石收藏与学术研究。“卜居孝子之里”这方闲章与陈介祺的其它闲章一样,都表达了其当时的一种心境,如“半生林下田间”、“古之田间大夫”、“愿为一玉书令史”等著印,其淡泊处世、痴迷金石学术研究,热衷于藏古传古的执着心态跃然眼前。陈氏遗有家训“后世不准为官”,可见其对官场的深恶痛绝,宁可“居于孝子之里”;宁可“后半生林下田间”;宁可“做古之田间大夫”而不愿为官,甚至后世子孙也不得为官。陈介祺是借屈原大夫的“卜居”以明己志,尽管其醉心于金石收藏、文字研究,可是他的内心是与屈原大夫一样,不愿在官场同流合污,同样忧国忧民。其寄心于研究与传播中国文化,以利后人发扬光大,这在当时的那个动荡年代是多麽的难能可贵呀!

距今2291年前的今天(阴历五月五日),是屈原大夫投江殉国的日子,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忧民的志士,每年都在这个日子纪念他,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端午节。现代人除了知道吃粽子纪念屈原大夫,真正对纪念他的含义又了解多少?不过屈原大夫还是应该欣慰,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以他为楷模的仁人志士,以他的精神为榜样,陈介祺也是其中之一。

 

 


                                           感怀.书于2013年06月12日(农历癸巳五月五日.端午节)凌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