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陈介祺印鉴 之三十  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2013-06-07 12:16:50)
标签:

转载

陈介祺印鉴 之三十  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文:“千货范室” 阳文(朱文)

   质:青田石质

印章尺寸:印面边长2.3×2.3厘米,通高3.7厘米

    刻:佚名

    代:清

   字:篆书体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文:“千货范室” 阴文(白文)

   质:青田石质

印章尺寸:印面边长1.7×1.7厘米,通高2.4厘米

    刻:佚名

    代:清

   字:篆书体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文:“三代货范之室” 阳文(朱文)

    质:象牙材质

印章尺寸:印面边长1.8×1.8厘米,通高4.4厘米

   刻:佚名

    代:清

    字:篆书体

印文释义:此三方印章皆为陈介祺室名印章,所表达的内容含义是相同的,前两方印章的印文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有所区别,一个是阳文,一个是阴文,还都是篆书体。第三方印章不光印文不同,实际上印章的材质也不一样,前两方是青田石,而这第三方用的是象牙。材质的不同,刻制的手法相应的也会有差异,青田石虽然在印材中属中上品,但是相对象牙来讲还是比较脆硬,想把字体刻得纤细就很不容易,尤其是这三方印的印面尺寸都不大,更是有相当难度。反观象牙材质,绵韧有余,硬度适中,对字体可以刻意搜刮,达到纤细的效果。故第三方印文字体大有悬针篆的意境,这是很吃功夫的技法,这要治印之人不光要精通篆字的书写,还要对材料性质有相当的了解,更主要的是,没有相当长的时间磨练,就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这就是功夫。

    “化”(hua)字,在中国古代通“货”(huo)字使用,故“化”(hua)在印文中应该念“货”(huo)。在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入门》里讲“化是变化交易之物”,故通“货”。“货”者,说文----货,财也。古代又把钱币称作“货”,例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所以,现在把钱称作“货币”。

“范”字,在汉语里既是名词也是动词。《礼记·礼运》――范金合土,意思是用模子浇铸,属动词范畴。名词“型范”,俗称模子。如:范金(用模子浇铸金属品),而此字在印文里就是“型范”的意思。那么“货”、“范”两个字加在一起,大家就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对,就是“钱币的模子”的意思,而“千”字是形容词,比喻“多”的意思,有“成百上千”的含义,形容陈介祺藏有的钱币模子多的不得了。“千货范室”就是藏有成百上千的钱币模子的房间。现在大家都明白前两方印问的含义了。但是,陈介祺还意犹未尽,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不光藏有这么多的钱范,而且它们还是“三代”的钱范。哪“三代”呢?在陈介祺的文字记载里的“三代”就是战国(西周)、秦、两汉(包括王莽新朝)这三代。于是第三方印的意思就不解自通了。那就是藏有“三代钱范的房间”,简洁意赅,一目了然。

三方印章印文内容实际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是递进关系,为了这些已经失去实际意义的钱范而刻意制作这么多方印章,用料这么考究,陈介祺到底是为什么下这么大的力气呢?原因就是钱币上的文字,一个无比直观的文字“化石宝库”,而且是传承有序,多么难得的研究文字的资料呀!像陈介祺这样的“痴迷”文字研究的人,你认为他会不予重视吗?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战国刀币铜范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秦半两钱及钱范(残)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汉五铢钱范(陶)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王莽新朝   小泉直一铜钱范

 

 

 

[转载]陈介祺印鉴 <wbr>之三十 <wbr> <wbr>千货范室与三代货范之室


王莽新朝   货泉铜钱范

 

据记载,陈介祺藏泉布、泉范、簇范有数千范之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