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介祺印鉴 之二十九 君子砖馆藏砖

标签:
转载 |
陈介祺印鉴 之二十九
印
材
印章尺寸:印面边长1.8×1.8厘米,通高4.7厘米
篆
时
文
印文释义:陈介祺收藏印。此印是钤印于陈介祺收藏的秦汉砖瓦拓片上,据记载陈介祺收藏的古砖有326种之多,涵盖山东、陕西、河北、河南等地所出土的古砖,但主要是山东潍县、掖县、蓬莱等地陈氏居住地紧邻的地区出土的古砖。且以汉魏、南北朝时间段为主,唐宋次之。鉴于陈介祺对文字研究的痴迷,所以他的藏品多以文字砖为多,画像砖及图案砖较少。
建筑用砖是现代生活中家喻户晓的建筑、生产材料,也可以说是工业化时代产物的代表,简单而实用,可是我们两千多年前的祖先,却把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物品赋予了强大的艺术生命。“砖”,史记产生于夏代,成熟于西周中晚期,春秋中晚期以广泛在民间使用。战国时代开始有花纹转和空心砖出现。“砖”真正步入辉煌是秦、汉之际,原因是从秦朝开始,烧造技术大幅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如地砖、花纹砖、铭文砖、画像砖等,铭文多为“玺印式”。到了汉朝,西汉的厚葬风流行,普遍使用空心砖砌造墓室,各种大型建筑普遍使用地砖铺地,砖大量用于建筑房屋,制砖产业突飞猛进,图案多为几何纹样,有自己朝代的特有风格。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画像砖装饰墓室,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生产活动、神话故事的内容流行于世。图案精美绝伦,同期的铭文砖继续扩大流行区域,往江南地区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向长江中下游发展。这个时期在全国各地都流行使用各种形制、不同书体、内容丰富、刻制精美的画像砖,表现出精湛的制作工艺,证明当时的制砖工业是多么的发达。到了隋唐以后,制砖产业转入实用为主的阶段,质量普遍提高,但是皆以实用为主,失去了文化艺术载体的作用。铭文砖也淡出于世,逐渐衰落。而陈介祺所藏的古砖,大部分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砖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由于时间的局限(当时画像砖尚未大规模传世)和对铭文砖上的文字痴迷,其所藏古砖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花纹转、铭文砖占其藏砖的大部分),但就其现有藏品规模来讲还是相当丰富的,尽管古砖不是其收藏的主要方向,而所藏之丰皆源于古砖铭文对其的吸引力。
陈介祺对所藏尽皆摹拓传播,古砖拓片有七、八百纸之多,拓片上多钤印自己的收藏印章,其中这方“君子砖馆藏砖”印文,就取自其所藏的几方汉代藏砖上的铭文,其中一块完整的最具代表性,砖面一侧有隶书“君子”二字,另一侧是菱形几何花纹,全砖制作规整,花纹文字清晰,是铭文砖里的精品之作。陈介祺以其铭文入印,可见其对此砖的珍爱,也可能“君子”二字在他心中所代表的,是其胸襟坦荡、不求名利、敏而好学、追求真知的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