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偶得清初吉林设有各处哨卡_卡伦105处维护了满洲地区的稳定

标签:
军事 |
分类: 古书拾穗 |
读史偶得;
清初吉林设有各处哨卡_卡伦105处维护了满洲地区的稳定
近读清初文献「吉林外记」,知道清初为了在满洲、蒙古和新疆地区稳定治安,防止少数民族地区出现问题,专门在这些地区设立了由兵士组成的兵站哨所,称卡伦(Kalun),满语穆麟德。亦作喀伦、卡路、喀龙等,是台、站的蒙语,满语的音译。是中国清初在重要的战略要地设立的军事哨所。 记载仅吉林当时就设有105处卡伦,分布在全境各处。分为"常设卡伦"、"添设卡伦""堵设卡伦"其中全年常设卡伦(满语称恩特赫谟特佈赫卡伦)四十四处,不属常年设卡伦(满语称雅克什谟特佈赫卡伦)六十一处。由于冬天有些隘口温度极低,不适于把守,二月初一撤回,每个卡伦的士兵都会轮换,并有粮草供应。
每个各驻隘要卡伦人数一般设有兵士数人至数十人不等,首领称"佐领"或"参镇"卡伦不仅有维护治安的任务,还有收税、代替驿站的作用,
按「吉林外记」所载,它起着防止放纵挖掘人参,并查偷打牲畜,私占禁山,流民,查禁偷砍木植等事"成为清朝管理边疆地区有效的基层管理机构,那时就注意保护环境自然,防止乱采木材人参,偷猎动物,值得今天一书。
老虎2013_4_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