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捧柴火焰高 赞为「金光秋色」写稿的积极份子
(2012-12-27 18:50:03)
说明:中航技老干协决定春节联欢会上,表扬为【金光秋色】杂志撰稿的积极分子,要我写篇表扬稿做成PDF,在会上宣读。这篇表扬稿子很难写,不能每个人单列一篇,也不能泛泛而谈,要通过表彰反映出一种精神才是。我花了两天时间写出来,应该是真实反映了情况。
老虎2012-12-27
众人捧柴火焰高
赞为「金光秋色」写稿的积极份子
「金光秋色」杂志已经走过四个年头,出版发行了27期(含2专刊),每期发行500册,深受大家的欢迎。而这本刊物完全是靠我们中航技离退休老同志自己组织出版的。杂志所有稿件是由老同志自己撰写,照片由老同志自己拍摄,美术排版也没有请人帮助,完全是自己设计绘制,就连每期严格的审稿校对、发行也全部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俨然是一个正规出版单位的全部工作。但我们胜任了,完成了。就像杂志的名字,我们中航技的老同志展现出健康老人金色的晚年,映现出金色的光辉。这本杂志象征着我们并不老,我们还在学习,我们还在创造性的生活!
杂志办好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充足的好的稿件,在众多老同志的热情支持下,我们刊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文章。首先是老书记李周书和吴明远,他们不仅带头积极为杂志撰稿,而且总是围绕杂志每期的中心,写出很好的评论文章,如李周书同志书写的「坚持以航空为本的主业」道出了我们老同志关心公司发展的心声,吴明远同志的「家和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为创建和谐家庭专号写出非常到位的评论文章;值得指出的是只要编辑部提出需要,他们就像小学生那样按时交作业;为了配合专刊,李书记夫妻用自己创立新家庭的体会,真实的为我们道出夫妻晚年互敬互爱的温馨场面,使杂志始终围绕一个健康向上的面貌,有人说金光秋色杂志是我们老同志的喉舌,多少反映了大家对他的重视。
杂志按王大伟的建议,每期都要有一篇回忆中国飞机出口的文章,记录历史,不忘历史,他本人身体力行,写的最多,八十多岁的老夫子黄立煌和谢启骏撰写的最初两架运8飞机的出口和运8巡逻机的问世,资料翔实,让我们感受到中航技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一片赤心;
王会元、孟昭仁、胡朝德撰写了多篇史料,或记述早期我国航空援助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的具体情况;或记录我国为国外培养飞行员的实录,或介绍为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克服一切困难,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历程。
已故老领导江同同志曾经说过:“我喜欢我们这本自己的杂志”,他身体力行。生前一下子送来15篇精心撰写的「读史偶得」稿件,用现在的眼光审视过去的历史,大家都很爱看;
很多同志急杂志需要所急,主动抓紧时间创作,为了配合十八大,需要封面配合有关图片,老阮特地清晨骑车跑到天安门,选择为一位天安门警卫战士照了一张非常到位的照片,柴向阳配上一面党旗,这幅天安门的早晨,寓意十八大的召开带给祖国又一个新的一天,这幅完全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封面,不输给任何一本正规的杂志;
让我们感动的还有长期身患重病的徐应潮,多次进行过抢救,生活不能自理,整天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眼睛也不好,不能长时间看电脑,就是按键盘也只能一个手指一个键一个键的按,但是他竟写出几千字的与疾病斗争的文章,投给杂志,感谢老干办老干协对他的关心和照顾,;盛通寿投给本刊的一份稿件,上面有他画的墨笔画,两条栩栩如生的鲇鱼活泼的游动着,还有他的书法作品;有谁知道他患有手颤抖的重病,连吃饭用筷子都不可能,但他却用顽强的毅力,用习画来治疗手颤疾病,居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画出来的画作已经很有水平了,没有人相信他有手疾,他高兴地把他的作品亲自送到编辑部来,他想通过自己的杂志告诉同事,只要与疾病斗争,就会有好的疗效。
吴秦昌退休后开始学画,大概与他工作时从事的制图有关,他无师自通,画就一手好素描,他又爱旅游和集邮,每到一处,他就随手在明信片上绘出当地名胜图景,再由当地寄出,如今作品已达30多付,不少作品都在本刊上登出,活跃了版面,更展现了我们老同志健康快乐的生活。
许多同志爱好摄影,何林元、万彩菊、叶斌、焦宝林等同志出色的摄影作品常出现在杂志上;万彩菊曾患有癌症,她用喜爱的摄影和乐观的意志战胜了顽症。
老同志的健康养生始终是杂志关注的要点,负责养生组的尹秀芬,定期辑录有关养生文章打印发给大家,并撰文给杂志介绍相关知识。
李世平、吴秦昌、万彩菊的旅游文章记述了他们自驾车或乘火车登上雪域高原的经历,或赴国外游历的感受:。
霍郁华为了弘扬中国古籍的精华,苦读众多古书,写出「从康熙两首诗看他的治国理念」等文章登在杂志上。开辟了对中国古文的学习和了解,让大家以史为镜。
还可以举出许多动人的事例,上述这些都是我们已经退休了的七八十岁老人的作为,你不觉得我们这本杂志的可贵吗,你不觉得这根本不是一本杂志的平常事,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永远学习、永远进取、永远追求,健康快乐的美好精神,我们表写稿积极分子,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弘扬这种精神。
杂志上的霍郁华的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被香港历史博物馆收藏,王大伟的《我选择了这条路》,被航总评为2012老同志作品
一等奖;每期杂志都被中国航空报主编徐泽龙收存在他的文件柜里,他说爱看,中航技上海公司的退休领导,每期都打电话来索要。这多少可以看出我们杂志受欢迎的情况,这和大家撰写的健康的好稿件是分不开的。
还应说明的是除了写稿积极分子外,我们更有一批兢兢业业为杂志付出巨大劳动的工作者,祝大卫、柴向阳、王孝云、苏宁、赵青、郑金如、吕锡文等同志具体负责了杂志的校对排版、发行的日常繁琐工作,才使它始终正常运行,对他们的表彰以后另行安排。
愿我们的杂志永远闪耀着健康老人的秋色金光!
谢谢大家对它的精心培植。
《金光秋色》编辑部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