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组织了航空部三次出口工作会议

姜燮生和刘积斌副部长在会上做动员报告

出席会议的各航空工厂代表
我在中航技公司工作期间,大概由于我的组织工作能力较强,知识面广,曾多次被领导临时抽调出来,参与许多重要工作。1986至1988年连续三年,我被抽调到航空部机电产品出口办,组织航空部工厂对外扩大出口工作。当时国务院为了扩大出口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专门成立了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相继也成立了出口办。
1986年上半年航空部成立了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江燮生副部长亲自任主任,办公室成员由部计划司和中航技抽人组成,中航技副总经理孙礼鹏、张思源和我参加。我负责许多具体组织工作。
为了扩大航空工厂的对外开放,将产品逐步从军工品种转向国际市场需要的出口产品,部决定召开全系统的出口工作会议,从1986年7月起连续三年,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出口工作会议,先后在青岛、深圳和北京召开了全系统各工厂参加的出口会议。三次会议都由我具体组织,会议具体大小事务我都会操心,其中包括对外新闻报道;记得深圳会议期间还出现了一点纰漏:在安排中央电视台采访过程中,我尽量配合采访报道组,满足他们的要求,谁知这个报道组是中央台临时外包的一个小组,带队的是个女记者,她常要求我们提供礼品等,工作并不认真严肃。后在中央台播放新闻时,竟将主席台领导的画面去掉,而播放了我在会场下面的一个特写镜头,虽然我对此一无所知,事后吴书记批评了我。
三次出口工作会议影响巨大,带动了航空产品走向世界,尤其是开创了航空产品的转包生产;所谓转包生产,指为国外飞机加工零备件,自从出口会议确定这一方向后,中国航空工厂先后为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飞机、发动机生产了大量的飞机发动机零部件,仅美国波音737垂尾即生产了近3000架份,而每架垂尾的加工费即16万美元,不仅提升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加工技术水平,而且还获得了到大量的外汇。说明中央决策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方针正确!
会议上的一些照片也是我拍的,其实当时我并没有这一任务,但有相机的人很少,加上我总是随身携带相机,尽管我是业余随意拍的,但如今它们已成为中国航空史料选用的历史照片了。
老虎2012_11_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