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读书、藏书的故事:二
探求知识本源,注意收集各种工具书

道光七年重刊的【康熙字典】

同事为我复印成书的英文世界地理词典
我的藏书中,工具书占有一定的比重,因为对各种知识感兴趣,常常需要查找答案,所以很注意买各种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其中不乏有一些珍贵的;不仅有常用的英、法、德、俄、日等主要的外语对照词典,也有印尼、越南汉语词典;更有年代稍早的辞书,比如父亲藏有我国第一部自然词典-宋人陆佃编写的【埤雅】,为明代精刻本。我收藏有道光七年重刊的六函四十卷线装《康熙字典》,1945年上海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大部头《德汉词典》;1947年黎锦熙以北京话为主编辑的《国语词典》,我认为至今仍是最权威的一本。
我的工具书中涉猎有人名、地名、百科、医药、历史、各种辞海、兵器、飞机、甚至也有野菜图谱等等。我把它们摆在最显眼的地方,需要查找问题的答案,马上就可以翻找。平时有暇就读词典,从第一个条目读起,一条条读下去。
大概因为跟工具书有缘,知道它的重要性,我竟亲自参与编辑了两部词典,一部是应北京大学邵献图教授之邀,参与编辑了《外国地名语源学词典》,这是一部学术著作,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出版此类书,老实说参与编写我才真正明白工具书是靠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完成的。后来应商务印书馆之约,我主编的《日英汉世界地名词典》,更是吃尽了酸甜苦辣,感到自己真是有点不自量力。这两部书出版了,如今也摆进了各个图书馆,供广大读者使用。我收藏的工具书应该是给我最早的启迪。
以前有的工具书,尽管需要但我是根本无法买到的,
1979年当我们决定编写《日英汉地名词典》时,急需手头有本查询的工具书:美国马里兰州1977年出版的威不斯特世界地理词典《Webster's
New Geographical
Dictionary》最合需要,因为要天天查用,所以必须用这本书,但当时根本不可能上国外买此书,而图书馆也只有这么一部,于是我费尽口舌将这部工具书借出半月,当时图书馆规定工具书是不外借的。借出后我就千方百计想法复印;中航技公司同事郭晓莉帮我解了难,她默默地将偌大的一本1370页的英文词典,不厌其烦的一页一页为我复印成书,解了我的大难,我把它装订成两大册,俨然是部正经的工具书了(见图),现在虽然它已经完成了最初的使命,但我仍然把它们摆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因为它不仅是一部书,更记录了朋友的关怀帮助,有着不一样的价值。
还有一本《满汉历史地理词典》,是日本人佐藤种志所著,昭和十年出版(1935),此书记录许多东北早期的历史地理资料,对我非常需要,也是说服北京图书馆的管理员,借出复印装订成书,虽然有点违反纪律,但在文革期间无法使用图书工作的人来说,也是可以原谅的吧?
我现在依然每天都会翻阅工具书,探本求源,查找我需要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工具书会伴我一生。
老虎2011-11-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