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祖父霍型武遗著《度辽诗钞》撰写前言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历史 |
整理祖父霍型武遗著《度辽诗钞》撰写前言
祖父霍型武,笔名霍云溪,山东夏津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前清进士。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朝廷派祖父奉天任职,后历任吉林辽阳等县县长,任职期间清廉公正,尽守职责,为保地方治安,亲带少量兵丁打土匪,被总督赵而巽笑言如此少兵何能打土匪。1928年后在沈阳定居。以后虔诚信佛吃素,晚年移居北京随父亲一起生活。
祖父一生历经生活坎坷,但不辍笔耕,直到去世前,仍每天用毛笔写诗,抄写经卷;他对孙辈要求严格,尤其不许骂人,
祖父一生精通医术,自配名贵药材做成小药丸,施舍穷人,此药非常灵验,特别能治愈瘟疫,我们小时候都吃过,记得药丸是红色的,装在一个小八角的黑色盒中,经常施舍周围穷苦乡邻。小药丸由于都是用诸如牛黄等贵重药材制成,所以成本较高,但祖父都是自己花钱,从来不向任何人索拿药材的钱;祖父一生注意锻炼身体,经常练八段锦和自己创造的保健按摩功,直到晚年还每天练马步拉弓,所以很少生病身体很好。
1963年春节前夕,祖父无病寿终,享年八十九岁。生前多有诗作,可惜因展转各地均失,唯见父亲藏书中有此册手写本《度辽诗钞》(未刊行),是祖父辑录在辽宁沈阳等地后半生之作,包括部分北京期间晚年作品,亲手而抄,共计197首。另有散诗夹在他抄写的佛经中。他一生爱好走访名山古地,其诗多为游感而发,也有悼亡女情感写真,晚年几首歌颂新社会的诗如《十三陵水库建成》、《五一节》、《武汉江桥》等,反映出作者虽笃信佛教,但思想并不守旧,热情歌颂新社会。
他早年为词林郑苓泉高足,所以诗作水平较高。他的诗作朴实无华,韵味流畅,见识中肯,感情真谛,尤其对三女二男夭折之作,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使我们知道旧社会日伪统治时期,人们艰苦挣扎。是清末民初社会时代的写照。
他对自己这部诗作是很看重的,在诗集最后他写道:
流年八十余。衰迟已非昨。寄身尘劳中。危苦愁先脚。万化皆虚空。大事惟一著。
尤其值得一书的是,祖父这部手抄诗集,完全体现他一生勤俭朴实的作风;他用廉价的元书纸亲手小楷抄就,全部诗集包括目录,连装订都是自己动手,采用古代纸捻装帧成册。书大约成于1960年,此时他已八十六岁。他把它看做是晚年惟一大事著来完成的。所以我必须将这部祖父心血之作整理问世,以纪念祖父不平凡的一生,同时留下那段历史痕迹。
现打印整理成书,以为后来正式出版之准备。
书中多处我作了注释。
长孙霍郁华识 时年七十有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