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工作实践中写出指导性评论 1987年我为《经济日报》撰稿

(2011-08-12 17:01:16)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创作与设计

在工作实践中写出指导性评论

1987年我为《经济日报》撰稿

 

   针对初期我国军工外贸出口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八十年代我曾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其中1987年11月30日的《发展对路的出口民品》,确实在当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是今天看也不过时。                                         老虎2011-8-12

 

在工作实践中写出指导性评论 <wbr>1987年我为《经济日报》撰稿

 

在工作实践中写出指导性评论 <wbr>1987年我为《经济日报》撰稿



 发展对路的出口民品

 近年来,我国军工企业民品出口,已成为我国外贸行业中不容忽视的一支新军。然而,经过实践,也出现一些问题,我觉得当前主要是如何从军工企业的实际出发,利用本行业的技术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出口民品。也就是说要解决好出口民品发展结构的方向问题。以航空工业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        保持航空为本,努力开发航空产品出口。为了不断保持我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航空工业的民品出口,应着重开发航空产品出口。

由于我国大型干线客机还需要进口,随之而来的补偿贸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飞机、发动机零部件的加工任务,这方面的出口是大有可为的。

但由于加工飞机零部件难度大,质量要求严格,开始时,批量小、利润少,一些企业就不愿干,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看法。实践证明,一些航空工厂由于为国外飞机、发动机生产零部件,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形成了与国外合作研制、生产新型飞机,发动机的能力。这是保持航空为本的一条重要的路子。例如,针对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航空工厂与西德签定了生产九十年代水平的新型旅客机(MPC-75)就是一例。这样做下去,从产品结构来说最合理。

二、        提高为国内市场生产的民品水平,形成出口产品。我国航空企业为国民经济服务,生产国内市场所需要的民用产品,目前已达2000多种,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有些产品已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从现有产品中选择一批为国外市场所需要的出口,无疑可以减少投资,加快改造,积累资金,促进这些产品的发展,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三、        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努力开发新的产品。近年来,一些航空企业开发了一批国际市场对路的商品。例如,各种量具,本来国内只生产公制量具,不生产英制量具,但鉴于美国、加拿大,仍使用英制量具,而且市场需求数量也较大,航空部一些专业化厂在部和中航技的指导下,专门生产了英制量具出口。后来又考虑到欧洲一些国家使用两种量制,即公制和英制,所以又专门生产了公英制量具,即在一个卡尺(或深度尺、或高度尺)的尺身上刻上公、英制量线,一尺两用。这种专门考虑到买方市场需求而生产的产品很受欢迎。

四、    发挥优势,出口中国自己的技术产品。在这方面并不缺少例证。1986年在瑞典SKaPa技术交易会上,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向瑞典首次进行了技术出口,签定了微机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技术转让合同,这虽然是开始,却显示了我们国家航空工业在这方面的实力。

                                  霍郁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