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电话教女儿作鸡卤面
--年轻人应该继承会做饭的传统

女儿出国前在弟弟的作画前留影
中国人,人人会做饭,尤其擅长炒作菜肴,真是一个好传统,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道出了中国人对饭菜制作的重视,这和西方人主要靠上街买面包、牛奶肉肠、加上买点各种青菜拌个沙拉吃顿饭,决然不同,不仅节省、健康,而且锻炼了中国人生活的基本本领,还使中国人从做饭中,学会创造的思维,因为5千年来形成的丰富中国食品文化,正是由中国普通人日常烹饪创造经验的累积。
所以尽管现在饭馆林立,生活节奏紧张,我劝大家尽可能还是自己做饭吃,不要顿顿进饭馆。而且要从小孩培养起学会自己做饭。
我们从小就从父母处学会了做饭菜的本领,不仅煎炒烹炸、炖熬煮烩样样都行,而且还继承了陈家(簠斋)的特有菜肴做法,不仅可以品尝美味,还从中领悟到制作的乐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女儿和儿子从小,我们就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做饭、炒菜。现在儿子烧的一手好鱼,女儿的豌豆蛋炒虾仁,做的都很到家,非常好吃。女儿去德国成家立业后,有了一对双胞胎的外孙女,她要天天给他们做饭。大概是外孙女们吃了我做的饭菜,太好吃了,而且我在德国时,给她们做的菜几乎从不重样,让她们的口味也叼了,所以女儿为做饭有时也发愁,换什么花样给她们吃?所以常常从德国打来电话,长时间与我讨论菜肴的具体做法:
“爸,你再给我讲讲鸡卤面的做法,菲菲妮妮想吃,我要给她们做。”
“先把鸡收拾干净,放在锅内煮一开,倒掉第一锅水,重新加水,放葱段、姜块煮,开锅后放小火熬一小时,注意,第一锅水时不要把鸡的黄油块放里煮,第二锅水再放,否则,油就浪费掉了。煮鸡的时候,用开水发好香菇、木耳、黄花,切出玉兰片,摊好鸡蛋皮。切成蛋皮条,准备。
鸡顿好后,取出拆骨,撕成条块,重新放入锅中,加酱油(生抽),放入香菇、木耳、黄花、玉兰片和蘑菇汤,再熬40分钟,嚐咸淡,最后放入蛋皮,可加一点味精即成。如果方便,还可以加进一些小猪肉丸,一起煮“。
这就是我们越洋电话讨论的中国菜做法的一次电话,这样的讨论很多了。有时甚至还专门发传真,告诉她诸如酱牛肉的做法等等(见我下面给她介绍酱牛肉做法的传真)。因为她在国外,周围的邻居都是德国人,没法交流中国菜的做法,所以我们越洋电话讨论中国菜做法,就成了继承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主要手段。当然我们在德国时也不忘教外孙女学做饭,6岁的时候,她们就会包饺子了。

老虎10-5-3 5-4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