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忱治印过眼录:7--与父亲探讨名印是否出自吴譲之

标签:
文化 |
分类: 家史 |
陈秉忱治印过眼录:7
--与父亲探讨名印是否出自吴譲之?
在父亲保存的陈秉忱所刻印谱中,常有两人研究探讨的往来简单书信,有一枚大约是父亲收藏的印章,向五姥爷讨教何人所刻,这枚方形印章刻有阴文:“春晖堂书画记“六字,应是一名文人书斋藏书画专用章。
我查阅了资料,春晖堂是我国建筑庭院中重要的正厅堂屋之称,早于宋代已成建制,常为主人会客。重要活动场所,也有人将其作为书画藏纳欣赏之处,几乎古代著名大庄园都建有春晖堂,元代欧阳玄存有“春晖堂记”墨宝;明万历年间进士、礼部尚书董其昌有“春晖堂”斗字匾额,都说明春晖堂是文人墨客的重要活动场所。
父亲保存的这枚“春晖堂书画记“,不知为何人之印,父亲将印谱拓片寄五姥爷陈秉忱讨教为何人所刻?五姥爷就在该纸空闲之处回复:“审视篆法刀工,酷似吴譲之,不知有款式否,如不是吴刻,亦当为私淑(原件上字迹潦草不识,后查为淑,私淑即未得面授真传仿效者)吴法者“。查吴譲之,原名吴廷扬,字熙载(1799-1870),清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他学习秦汉印章,主张“印从书出”,其运刀如笔,所刻印章率直潇洒,甚至刻制竹印。他一生刻印无数,但因多不留边款,而知其所刻印章存世不多。
陈秉忱给父亲的短短几行字中可知,他对我国篆刻名家及其手法多有了解。这是他广收别人之长取得自己艺术成就重要原因之一。
(题外话:我写陈秉忱治印过眼录,文字虽短,但费时不少,其原因是我对篆刻艺术及相关历史,知之不多,需要边写边学习,对证查找资料,所以写的并不轻松)
老虎10-3-7 3-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