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年代大学生学费知多少?

(2009-08-17 22:14:43)
标签:

文化

分类: 家史

三十年代大学生学费知多少?

三十年代大学生学费知多少?

 

无意中发现我的同事朱传诩的父亲朱家濂上大学时的一张缴费单据;

朱家濂(1908-1997)为我国近代著名收藏家、历史学家朱文钧的次子,我国古籍版本资深专家,北京图书馆中文采访部主任,曾在故宫博物院从事文物研究20年,与兄弟三人秉承父亲遗志,将家藏2万部古籍、700份碑帖以及名砚、明代紫檀家具系数捐给国家。是值得人们尊敬的爱国文史学家。

1929年朱家濂在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学习;这张收据上记载了朱先生交的二年级上学期讲义费三块五大洋(见图);没有记录其他费用;因为学费是每年交一次,需银元二十块,当时货币以银元为主,即袁大头,袁大头含银较高,是银9铜1;是当时中国通用货币,使用了将近20多年(实际上使用年限更长)。

如此说来,当时一个国立大学生一学年的学费至少是近30块大洋(加上两个学期讲义费等),而私立大学则一学年要160-200块银元,所以一般人上不起私立大学。而上国立大学没有好的功课,甭想考上。

那么一块大洋值现在多少钱呢?这么说吧,当时一袋白面价格是1.5大洋;一块大洋约值人民币160-200元(现在市场上一块袁大头即值160-180元);一个国立大学生的一年学费,以30银元计,相当比值人民币5--6000元左右,由于时代的各种因素不同,这种换算有许多不合理因素,但大概可以了解基本情况。旧社会人们经济条件普遍差,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一年要拿出20袋白面钱,交学费,显然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顺便说明:国立北平大学并不是今天的北京大学前身,而是在民国十七年,由法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和女子文理学院五个学院组成的;是当时北平著名的大学学府。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位于北京大仆寺街,当时在校有510名大学生。

因我和朱传诩是303研究所的同事,后又同在中航技工作,因为家境类似,所以交流谈得多。而且在板厂胡同朱家的老宅子里,我还见过晚年的朱家濂先生。

 

                                                 老虎09-8-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