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历史演变看社会发展

鸡鸣驿古城
中国的地名在历史上的更迭,反映出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见证的活化石,是个有趣的话题,比如中国早期村庄的建成,是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因此称之为金家、童家、魏家、徐家等等,今在舟山岛上仍有这些地名.以后家族繁衍,聚集成“村“和”庄“,张家庄、霍家村等地名开始大量出现,这期间商业发展,在路上开了个小饭店或小旅馆,为了让人容易找到,就起名李家店、王家店等等,随着社会发展,当初的孤零零一个小店逐步发展成村庄、甚至城镇,直到今天还保留着原始的名称,如著名电影中的沙家店粮站,沙家店已成了城镇。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商业的发展,人们用木柴围起一个大的集镇或保卫自己的寨子,地名遂多以寨子为名,如唐初的瓦岗寨农民起义军据点,又如天津城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逐渐形成聚集地,宋金时已建成寨子,称“直沽寨”。到元时发展成镇遂改为“海津镇”。而在明清时期,为了国家防卫,将各地设立军事单位的组织形势,在各地设立“卫”,天津遂又称天津卫,同期的威海卫、海参卫等不一而足,整个辽东地区共设25个卫地,连地处东北直至濒临日本海的极东的女真人也设立了建州卫、海西卫和野人卫。
中国古代为了国家的统治和安危,有计划地在全国要道上建立了驿站,派兵马驻守,传递信件公文,这些驿站后来就成为当地的地名,如今天还保留的河北鸡鸣驿等。

我组织集邮爱好者参观鸡鸣驿古城
在黑龙江、吉林,尚未全面开垦时,人们常在一些森林中枝条障天、落叶积地、水雍泥塞地开辟住处,土人称之为‘窝集’。在清初这片土地上到处有窝集的地名,如訥秦窝集,《吉林外记》中有句:“吉林南至訥秦窝集七百三十里”,乾隆的诗‘驻跸库勒纳窝集口’。诗中说:“窝集夫何许,遥瞻已不凡,真堪称树海,乍可悟华严。紫翠纷閜呵,茏葱锁崿巖,恰如望瀛渤,未饮早知咸。“对窝集的地貌有很好的注解。这是以初期人类居住条件的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
以后建立了坚固的城池,地名遂出现各个城名,如白城、阿城、双城等等;随着诸王封侯,地区名则出现“道”“州“,今朝鲜韩国日本仍沿用中国古地名的”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名。中心城市则建立了“府”。
后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的大发展,交通的极大便利,人口逐渐集中成为新的经济圈,于是又发展成了“县”市“区”省“等行政区划。
在山东宁阳县有一座叫星星山的地方,其地只是在广阔的平原上孤零零矗立着几块石头,2000年前人们就管他叫星星山,经考察果然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其北有一村叫落北星村,其南有一村叫落南星村,都有散落在平原地里的石头,考察也是陨石,以此可知历史地名包含着古时的真实,是活化石,是我们研究史地的物证手段之一。
中国古代常以军事驻军划分地域,随之延伸成固定地名,比如以“营”为划分的地名就非常多,蓟县的下营镇、中营、兴隆县的上营是明代戚继光驻军依据地势高低而起的驻军营区名,上营比中营和下营地势都高,故起此名,遵化的西下营和三屯营等也是。北京的蓝旗营、小营是清军八旗兵时驻军的军营名,高丽营镇则是以朝鲜人为主组成的清军驻扎地,而后延伸成地名。北京南苑有个三营门的地名,其实它早先不过是南苑机场的一个警卫守卫的营门,地处第三门,故名。今天已完全失去警卫营门的意思了,而完全成了地名。
古代交通不便,特别是山区,常常把山口看成是重要的通道,随着通商交通发展,也将地貌之名升之为地名。因而中国以什么什么“口”命名的地名特别多,因为多是军事要冲,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固定地名,如北京的古北口、南口;河北的喜峰口,九门口,四川的腊子口等等、今天多数成了交通要道。
,,,,,,,,,,,,,,,。

我在河北抚宁九门口
社会在发展,古老的地名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痕迹,成为我们研究历史的活化石。我们要重视开展对这一边缘学科的研究。
老虎09-8-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