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国内外交通差异
标签:
文化 |
分类: 行万里路观天下 |
我看国内外交通差异
越南女孩骑车上街--我拍摄于胡志明市
西欧城市中浅的马路牙便于停车;汽车规规矩矩挨个顺序停靠,绝没有并排停在路中堵塞交通现象发生,即使没有车位,开车人也要转来转去,直到找到空位为止。现在北京到处乱停车,非主要干道,明明画出单边马路的停车线,确偏偏两边马路边都停满了车,甚至并排四辆车占据了整个马路;转弯路口也停满了车,阻碍了车辆正常行驶,如果一旦有火灾,急救病号,根本无法及时到达。问题是这种现象,至今不见北京交通主管部门的解决措施;没人问津。
在国外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保持救护通道是第一重要,有一次我从柏林返回ESSEN埃森,突然发现前面堵车了,但这次堵车与以前不一样,所有后来的车都仿效前面的车,迅速的靠向高速公路的两边,自觉的排成一列停下,女婿告诉我,这说明前面出了交通事故,所有行车都要让出中间路,以备救护车和警车、清道车的迅速赶到,果然不久、警车、救护车呼啸地开过,天上直升机也飞过去了,不到半个小时,事故解决了,道路疏通了,我想要是在我们中国,还不挤成一锅粥。谁都不让谁,见缝插针,有空就钻,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公路上的道德和纪律,也要教育于民啊!
国外还利用现代科技和人性管理,创造出自动有效的减少事故的办法,如开长途车容易疲劳犯困,欧洲高速公路上有一段段会唱歌的公路,每隔一段较长的路段,就会在公路上建设成一小段有很浅的棱道的特殊路面,汽车开过,会发出类似音乐的声音提醒司机,不要犯困,我就走过这样的高速公路,对欧洲人管理交通的细致真是佩服。
由于西方私人轿车为出门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公共汽车相对间隔时间长,在德国公共汽车非常准点,平日间隔20分钟一趟班车,星期六间隔半小时一趟,星期日则一小时一趟斑车,每个站牌上都有详细的到站时间表。
一小时一趟的城市间快速火车、与轻轨的连接。小区建筑的马路两边便道比较宽,有斑马线分开,靠近马路一边是停家庭汽车的,里侧则是行人路。这些形成了西方有秩序的交通体系。
近年来中国交通进步很快,拿北京来说,星罗棋布的公交路线,低票价的政策,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带给百姓方便实惠,國内外对此都交口称赞。德国一张公交最低票价为1.3欧元,而北京刷卡最低标价只有人民币0.4元;同样路程公交车的车价两者相差32倍!中国公交票价是世界上最低的。这大大减少了小汽车的上街,很好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欧洲鼓励乘火车出行,德国铁路局采取了很多鼓励乘火车的优惠办法,比如买往返车票可以便宜,如果预先定票,票价可以减半,不久前我从埃森去德国南部的柯布伦茨看展览,从埃森到柯布伦茨100多公里,乘城市间特快火车头等车厢,原价70欧元/人,提前三天定票只需35欧元/人,定座另加6欧元,所以如果你乘座火车在欧洲旅行,一定要利用这些省钱的条件。前不久我乘ICE国际特快火车去德国南方旅行,不想火车因线路故障晚点1小时,列车员退了每名乘客10欧元损失费。
本文很难一下子介绍全各国管理交通的特点;我看到的津巴布韦旅行车上司机携带的垃圾袋,解决乘客随地丢垃圾的问题;孟加拉的大量三轮车;越南摩托车成灾、老挝、柬埔寨自行车仍受青睐;曼谷因小汽车太多交通拥挤,常常很长时间堵在马路上,人称露天汽车停车场;法国巴黎市的开车无序,出现很多能挤能钻的“英雄车”,等等,,,也存在着各自的不同问题,总之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解决的是交通秩序问题,这不能不下大力气解决。中国应向先进国家学习;加强驾驶员的道德教育,严格交通法规和管理,决不能再出现闹事开狂飙车撞死人那样的恶劣事件了。这是丢中国人脸的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