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500多年前精美绝伦的砖雕五龙壁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历史 |
我看到500多年前精美绝伦的砖雕五龙壁
2004年5月7日和14日,利用星期六我两上河北宣化府,组织北京航空集邮联谊会的50多名会员,开展塞外古驿历史文化寻访集邮日活动,路上我特别向大家介绍了宣化历史古城和鸡鸣驿的历史典故,并讲到如何与集邮结合起来,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意义,特别讲到保持兴趣爱好和心理建康的关系,大家对此次活动充满了兴奋。
由于事前我与宣化市邮政局和集邮协会主动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局长亲自出马,带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市中心的建于明代的清远楼和镇朔楼,是古代的钟鼓楼。清远楼是成化十八年(1482)官方建制。重檐多角、平面为T字型,完全的木制结构,建筑风格同湖北的黄鹤楼,所以又称小黄鹤楼,它外面三层,里面两层,上面悬挂有明代铸造的大钟,为河北省最大的钟楼,被日本学者称为“东方建筑的典范”。大家登上陡峭的木制楼梯,亲自敲击了古钟;
接着又开车到下八里参观辽代古墓。在一个用简易墙圈起来的地方,你简直不可想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有国之瑰宝的地方竟如此简陋和贫瘠,除了能看到砖砌的2个简易的小之又小的门楼外,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但这里却埋藏着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及其家人的十四座家族墓,除了1号和10号墓外,其它均回填了。是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基本上不对外开放,今天只有我们来看,当我们沿着打开一扇小铁门走下暗暗的砖梯,来到墓室时,简直惊呆了,墓中鲜艳的壁画,是900多年前保藏至今的。国子监祭酒张世卿的1号墓,墓室虽不大但分前后二室,墓室内四壁全部绘有壁画,有天文图、散乐图、出行图、茶道图、备径图、妇人启门图等,所有壁画都色泽鲜艳,线条流畅,内容广泛,堪称“辽代的艺术画卷”。从散乐图中12名乐手均着官服,看出张世卿的地位很高,而10号张世卿爷爷的墓中散月图的乐手只有8人,大家都很兴奋,感到开了眼界,离北京这么近的地方,蕴藏着这么多的宝贵文物,觉得不虚此行.
更没想到的是宣化邮局孙明局长、接着领我们看到国内最精美绝伦的砖雕-五龙壁,这座稀世之宝竟然藏在宣化师范学校里.(现称宣化教育学院)这里原是元朝丞相脱脱所建的弥陀寺,如今只剩下一间孤零零的空殿,虽然是在原基础上加以修缮的,但据说保持了原貌,它位于学校西南的小广场内,被周围现代化的教学楼建筑包围着,如果不是有人带我们来,在学校外面是决然看不到这个古迹的.砖雕坐落在唯一留下的弥陀寺空殿的西山墙上,整面墙上就镶嵌着这块瑰宝-砖雕的五龙壁,雕刻之细腻,造型之精美令人叫绝。影壁高5,50米,宽4,02米。中间方心部分以高浮雕的的形式刻出翻腾的云涛,汹涌的海浪,腾升于云海间的五条飞龙,,争夺玩耍着火焰宝珠,动感十足,姿态传神,叫人喜爱非常。砖雕上有屋顶、下有须弥座,整个影壁上雕刻有上百种装饰图案,有石榴、荷花等花卉图案,也有鸳鸯戏水和猴子摘桃等动物图案,至于团龙、团凤图案,小巧精致的五彩斗拱、工艺精湛的雕龙屋脊,所有图案都以立体、浮雕和透雕的形式体现的生动逼真,给人呼之欲出的感觉。当地流传着:“先有弥陀寺,后有宣化城“,可见其久远,可惜后来被逐步破坏改造,仅留下了这块影壁,据介绍这个砖雕建于明代,虽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修寺庙的记载中知道,对它最早修缮时间是1748年,至今也有260年了。500多年保存如此完好,真是庆幸.会员们都觉得不虚此行.拍了很多张照片。
不过我看它暴露于日光下,经受风吹雨打,很为它担心,为什么不加以玻璃防护罩保护起来呢?
一般人到宣化,很难看到它,因为它深藏在学校里。不过我建议你有机会务必去看一看这件国宝艺术品.你一定会久久驻足于前,感到无比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