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六十年代→1:我送战备档案去三线
1965年5月底的一天,所长刘毅把我叫了去:”部里转发了中央文件,为了防止战争突发,要求军工单位的重要档案复制备份,转移存放三线.我们所还没有建立科技档案,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急需马上建档,这个任务时间短,要在6月底完成,工作量大,所里考虑由你牵头,授权你立即组织一批人,着手鉴定已有档案,新建科技档案并复制.”档案属机要工作,都是党员作,而我不是党员,应不应该承担这一工作,当时没有考虑,只想把这项新鲜的工作做好,我领受了这一突如其来的工作.
但是我从来没接触过档案工作,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建立,档案里都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我完全不知道.有朋友曾说我是救火队,一有什么新鲜难办的事,常常突然交给我;这在一生中的确如此,但这恰恰锻炼了我承受各种工作的能力.
事不宜迟,我马上抽调我自己认为能干的人,包括情报室的才女李荣桂,踏实肯干的何长永,杨淑沉,研究室有成就的徐成雨,崔越男等9个人组建了303所文书科技档案鉴定复制小组,专门腾出一间大办公室为我们使用.
首先是学习.6月3日一天我带领大家到三机部第四设计院和部机关档案室,请教参观,初步掌握了建档程序,主要内容,档案的核心卷宗等等;回到所里立即建立了工作程序,做了分工;一部份对所前身的北京第二航空工业学校和华北245技校的档案进行鉴定,确定需要转移后方的主要内容进行复制;大部分同志则全力投入新建我所的重要科技档案,鉴于工作量大,而且必须依靠广大研究室的同志一起做,我决定在所里办一个[怎样建立科技档案?]的小型展览会:用我现学到的知识,设计版面草图,编写说明由我亲自执笔,绘画制作版面则由我们室的孙义雁和李荣桂帮助我完成,你看下面附图就是我当时设计的版面,是不是还过得去啊!我们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15块展板加实物的小型展览会.
刘毅所长看了展览非常满意,他完全支持我的想法,利用这一展览会发动七个研究室的群众,共同完成组建科技档案并鉴定复制的任务,他下令各个研究室的主任要亲自带队参观,并立即建立起自己研究室的重要档案.由于发动了群众,大家知道建立科技档案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科研成果,所以积极性很高.真是就用一个来月的时间完成了难于想像的工作.
这期间我还设计制作了一批303所科技档案卷宗夹和目录页等.记得当时崔越男写得一手端正娟秀的字,她抄录了不少送到三线的文件;留下了我们年轻时工作的历史印迹.
6月上旬刘毅所长又向我交代新的任务:命令我将我们已复制好的重要档案,送到三线档案库存放,为了安全起见,特别派一名携枪警卫随同我前往.三线库房当时设在陕西白水县;我们先乘火车到渭南站,下车后,再有车经蒲城运抵白水县.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那时白水县很穷,记得我在县城里一个小饭馆吃饭,也只是窝头,馒头和素炒土豆片,白菜汤,令我惊讶的是,那里的麻雀都不怕人,竟飞到桌上抢吃我掉在桌上的饭渣.那时白水农民粮食还不够吃.可能麻雀更饿的慌.
完成任务后回到所里向所长汇报,他很高兴,问我:你去延安了吗?我一愣:没叫我去啊!他笑了笑没说什么.其实我何尝不想去延安看看呢,我已经到了陕北啊,但那时纪律是一道关,没有组织安排,不会自由行动.回京时因为在渭南买不到火车坐票,所里让我们乘车到西安再买回京的火车票.在西安与警卫照了一张像,留下了去陕北送战备档案的记录.

我设计的档案展板草图

移交战备档案后与随行警卫留影
老虎09-2-24 2011-2-26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