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评价方案

标签:
杂谈 |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评价方案
一、学习目标
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能力目标
1、
2、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2、
3、
四、学情分析
本实验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究。学生往往比较有积极性,将课本上的科学知识融入具体的生活生产中这就是实验的出发点。即全面展示这节课的知识点,又要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原于生活,创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油然而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获得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创新能力。
五、探究指导
(一)材料用具的准备
1、实验材料
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的枝条或者根据当地特点选择合适材料
2、实验用具
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可选其中的一种;所用药品包装说明上所列举的其他材料。
3、插条选择
大树上的1—2年生枝条,但以一年生为最好,以枝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插穗长5——7cm,直径1—1.5cm为宜。注意考虑对树木的保护。
(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为斜面
(2) 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用枝条的芽的数量尽量一样多,叶摘除。
(二)实验设计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
3、设置生成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将母液分别配置为0.2、0.4、0.6、0.8、1、2、3、4、5mg/ml的溶液,贴上标签。
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建议不同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评价要点:(1)小组成员间是否能提出自己的问题(★★★)(2)是否能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的现象(★)(3)是否有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
2、作出假设
(1)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促进杨枝条的生根
(2)不同浓度的2,4—D或NAA对杨枝条的生根影响情况不同
评价要点:根据自己的问题是否能做出合理的假设,并具有可操作性(★★★)
3、设计实验
各小组讨论并根据教师的指导,形成小组的实验
评价要点:(1)能否列举需要的用具和材料(★)(2)能否陈述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及如何控制无关变量(★★)(3)能否列举具体的实验步骤并可以预测实验结果(★★★)(4)采用何种方法与指标来进行结果的观察(★)
4、进行试验
(1)
(2)
将制作好的插条,分成10组不少于3个枝条),分别将其基部浸泡在盛有清水和浓度为0.2、0.4、0.6、0.8、1、2、3、4、5mg/ml溶液的矿泉水瓶中,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3)
评价要点:(1)能否根据实验设计转化成实际操作(★★★)(2)是否具有实验中的随机应变能力(★★★)
5、观察现象
定期观察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状况,并记录结果。
评价要点:(1)结果是否和小组预测一致,若不一致是否能找出原因(★★★)(2)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是否具有整理和记录数据的能力并绘制成表格(★★)
6、得出实验结论
浓度为多少生根最早,生根数最多,所以对于杨来说,促进其生根的最适浓度为多少?
评价要点:(1)是否能根据结果得出结论(★★)(2)能否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7、表达与交流
实验小组每一个成员写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汇报探究实验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体会
以及在科学态度、方法、精神上的收获
评价要点:(1)能否写出实验报告(★★)(2)能否陈述小组实验的实验过程,做出解释和说明并进行交流(★★★)(3)能否总结实验经验,总结教训(★★★)(4)是否具有协作精神(★★★)
8、进一步探究
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试验和探究,在课外完成,学生互相讨论合作确定进一步探究的内容,教师给予指导,给学生更大自主性。如:处理枝条的时间不同;枝条老幼部位的不同,季节的不同,环境温度的不同等对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
评价要点:(1)能否提出新的问题(★★★)(2)能否根据本实验而设计新的探究实验并进行试验(★★★)
评价等级:
30★—40★具备基本的实验探究能力
40★—45★具备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
45★—50★具备极佳的实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