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游(2)
标签:
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王潮歌罗振宇 |
分类: 旅游文章 |
前一篇关于教师节的博文,审了差不多20多天才放出来,所以关于河南游继续采取极简风格,凑够千字即收工,免得白写。
10月2日一早,坐地铁到郑州东站,从郑州东站坐动车到绿博园站。
出站先找地方吃早餐。酒店包早餐,但要7点才有,我们为了赶时间在7点之前就出发了。家里人将品尝胡辣汤列为河南游美食体验项目之一,说不如在绿博园车站附近找胡辣汤喝,一举两得。
家里人想象,车站周围肯定有无数的早餐店,什么胡辣汤绝不在话下。
但这天我们出站后傻了眼,周围没有任何服务设施,车站内也没有任何餐饮服务,仅有几个摊车趁虚而入,在路边卖鸡蛋灌饼。
好吧,鸡蛋灌饼聊胜于无。但女摊主可能是生手,在灌蛋时总是撒漏蛋液,我们也懒得计较,拿到手三两口啃完,然后打网约车前往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关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我从没听身边有人提起,最近去过河南旅游的同事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平时也很少有媒体报道,毕竟它属于商业项目,没人会主动帮别人贴钱宣传。
我是从得到的罗振宇专题介绍中知道的,觉得很神奇,很想亲临去看看。罗振宇应该是应项目方去参观介绍的,当时正逢疫@情#,这么大个游乐项目闲置几年,简直能愁死人。据说幸好投资方坚持下来,否则不知会亏成怎样。


之前我觉得它知名度低,可能很难收回投资,这次去参观,发现人很多,加上票很贵,应该能赚不少钱。我真是白操心了。
项目建在中牟县城郊,离郑州不远,但也得自驾或坐动车才能到达。
在空地上建起一座方城,里面有很多剧院,每个剧院上演不同的节目。游客根据节目表,一家家看过去,欣赏类似小剧场的表演。大剧3个,小剧10多个,全部看完至少要两天时间,我们只呆一天且恰逢国庆人多,看了不到一半。不过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够了,没必要真的用两天时间看完。


看完我才知道,原来所有剧情都跟河南有关,从曹操在河南,苏东坡在河南,到“二七”工运,1942饥荒,到49后工业建设,乃至下岗工人,大院老年生活,年轻人的音乐时尚,等等。意图让人看完后,感受河南文化,了解河南人。
这就是“只有河南”的来历,之前我并不知道,以为古今中外的剧情都有呢。

受演出条件限制,很多节目是“假唱”,就是台词放录音,演员对口型。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但小剧场里观众离演员那么近,看到演员只动嘴不出声,稍影像观剧体验。
下面图中的苏东坡长出了翅膀,我欲乘风归去,算是创作者的大胆构思。


看一天表演,城里自然少不了吃的,也是创收的一种手段。
之前说过,河南几乎只有面食,我们中午吃了牛肉面,领餐时才知道还包含一个鸡腿,否则有点对不起40多元一碗的价钱。





另一个意外,是之前看罗正宇的介绍,说观众走入不同的房间,能看到不同的表演同步进行,即观众是流动的,有时则是观众跟着演员同时流动,达到水乳交融,人在戏中,戏在人中。
我抱着强烈的好奇心看完表演,跟家里人说怎么没有介绍中的观众流动环节?家里人说:大剧李家村的故事不就是不断换场吗?
这才想起确实如此。但当时是演员先走到另一个场地,观众才过去看,当然也有观众先到,换场过程中演员混在观众中的安排,但当时感受不强烈,就没特别的感受。
晚上城外有激光表演,在城墙上投影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城外大片的高粱地,走的依然是早期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大即是美的路线。戏剧幻城的策划人是印象导演铁三角之一的王潮歌,这大片高粱地不能说没有张艺谋红高粱的影响。我们这次去,高粱刚好成熟,观赏性比较强。当年张艺谋拍电影《红高粱》,赶不上高粱红熟,达不到想象的效果,愁死了,只能靠后期洗印(即现在的P图)勉强处理。
据说非高粱种植季节,这里种的是麦子。我好不容易来一趟河南,依然看不到麦子,这个心愿只能寄希望于明年去河北时看了,冬天应该有冬麦吧。
晚上9点多,出城,打网约车回地铁站,到郑州高铁站,转地铁回宾馆休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