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赣游记(十九)

(2024-04-23 18:43:45)
标签:

江西

赣州

方言岛

柳州话

王阳明

分类: 旅游文章
参观完赣州古城内的蒋@经#国旧居遗址和郁孤台城楼,H和两位同事带我去吃午饭。

附近有专门集中兴建的客家菜中心,我有幸在客家发源地吃到被视为正宗的客家菜。但当时早餐还没完全消化,我还不饿,对所吃菜肴已无印象。加上近十多年来粤菜开发推广客家菜更早,而且将客家菜纳入粤菜系列,很多品种我已吃过,不再有强烈的新鲜感。
环赣游记(十九)

环赣游记(十九)

环赣游记(十九)


同行三人中,H是我在网上认识的同姓兄弟,这是网络时代提供的奇遇。负责开车的Y是H的年轻下属。H说,Y是南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特别找他来为我服务,大家有共同语言。

H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那是因为,H是搞建设的,读的是土木专业类,他喜欢写毛笔字,喜欢吟诗作对,写文章(博客),但他老是认为自己是理工科生,不懂文科——尽管他的文科知识已超越大多数文科生。于是,他觉得还是学中文专业的才能够跟我实现良好的沟通。

而实际上,我觉得自己所学的中文专业,没有任何专业壁垒,甚至缺憾很多。
 

另一个X,H找他来,是因为X自幼在赣州城内生活,会说标准的赣州话,能向我提供赣州话的录音素材。我这次来赣州,除了了却早年承诺跟H见面的心愿(世上此类承诺大多是客套,但我会真做),还跟我对赣州话的好奇有关,想实地一探究竟。

明朝王阳明主政赣州期间,从广西引来狼兵守城平叛,守军留在当地生活,桂柳话成了当地的方言。而且最奇特的是,仅仅城墙围合的范围内说这种话,墙外则说客家话。H生于墙外的龙南(?),Y生于于都(?),都是讲客家话的,只有X会说标准的赣州话即(古)桂柳话。这个方言岛现象,在语言学界很有名,近年因新媒体普及,慢慢也为不少对方言有兴趣的人所知。我看过赣州人去柳州寻踪的视频,看过赣州人在赣州的螺蛳粉店找柳州籍店主对话的视频,但就目前所知,柳州人亲自到赣州去寻访“古柳州话”的似乎只有我。
 

午饭后,H带我去他们单位喝茶,我借此机会向X了解赣州话,并录音录像,以备回家后研究。

跟所有听过赣州话的柳州人评论的那样,赣州话和现在的柳州话已有较大差别。这点很好理解:就算两者源头相同,但分头发展了500年,肯定区别越来越大。不过彼此能听懂,能对话,这已很不错。因为南方不同方言区的人是无法用不同的方言对话的,除非一方懂另一方的语言,或者大家改用双方都懂的通用语。但赣州人说赣州话,柳州人说柳州话,能够无障碍交流。
 

这是很奇妙的感觉,这次江西之行让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奇怪的是,赣州话跟桂林话、全州话更接近,但他们为什么从古至今都说自己说的是柳州话,而不说是桂林话呢(他们没有“桂柳话”的概念,甚至这概念也是近年才流行开的)?

这是否说明,500年前的柳州话其实就是桂林话、全州话的味道,所谓的柳州味是后来才慢慢形成,分离出来的?

我让X读柳宗元的《江雪》,惊讶地发现,赣州话保留着入声字韵脚,而柳州话已全变为非入声了。这也许说明,赣州话比柳州话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样貌? 


这次方言寻踪,比我爬庐山,爬三清山、龙虎山,还要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