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白沙

标签:
白沙里雍江口郊游螺蛳粉 |
分类: 旅游文章 |
上周六的事。
这四个字看起来很清爽,好像很浪漫,很诗意,实际上只是我偶然所为,并无特殊含义。
白沙是远郊的一个乡镇,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熟人出生在那里,我之前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
熟人偶尔会提起,请我有空到他老家去玩。这是客套,不过我每次都说好。后来我偶然知道他某天请了一批人去玩过,却没叫我,我便没有了去那里的兴趣。
以前白沙的交通非常不方便,20多年前还没建红花电站时,得乘船过河;之后虽然可从电站坝顶过河,但通向白沙的路很小,很烂,弯道多,偶有中巴经过,会车都困难,几十公里得走半天。20多年前,我曾因公跟同事乘车去同方向的里雍镇,半路车轮陷入路边排水沟,差点脱不了身。为了避免走糟糕的乡镇小路,我们返程时选了另一条路,结果陷入偏僻山村的汪洋大海,几乎找不到路进城,后来好不容易重见天日,发现已到穿山镇。那是我唯一一次去里雍,之后再没去那边,包括它临近的白沙。
事情总有变化。
近年修了通往里雍白沙的高速公路,从市区开车去只需要几十分钟,那里一下成了周末乡镇游的热门,当地政府也特意花钱搞旅游,于是我常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那里的景色。
被周围的人念叨了数十年的地方,我上周胡乱开车去看了一转。
如图所示。
这天人不多,我和同行者在村口的小吃摊买了油堆和油饼,边走边吃。在城里闹市区,我们是不好意思这样吃的,但现在是在乡下,没人在意,不妨乱来。估计很多人周末选择郊游,目的也是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乱来一下。
这次发现,河滩上有不少车,原来周末总有人来这里烧烤露营钓鱼之类的。
而所谓白沙,就是指这些白色的河滩。
对面是江口,我若干年前去过,当时没什么感觉,现在也是周末郊游的热门打卡地。
至于里雍,头菜很好,唯一去过那次曾买了一些。这次就算了,路过但没进镇。市里的菜市到处都有里雍头菜卖,想吃不必非到产地不可。
在镇里呆了大约半个钟头,我们就离开了,回市里吃午饭。所谓午饭,是某品牌的螺蛳粉。近期我们一家家吃过去,补补螺蛳粉的课。
之前那么多年,我几乎不吃螺蛳粉,甚至我们全家都不吃螺蛳粉。今年很多外地人专门跑来柳州吃螺蛳粉,害得我有点不好意思,赶快利用周末不做饭之机,把一些网红店一家家试吃过去,不至于在外地朋友问起时一无所知。
同理,之前那么多年,我几乎没有游玩过市郊的乡镇,对它们一无所知。后来因工作关系去过一些地方,而对没去过的地方,我近年也在周末补补课,去了洛满、土博、古砦等久闻其名的地方,以后尽量把剩下的“消失的附近”在游历空白图上消灭掉。
“消失的附近”是这两年流传比较广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即现在的人可以对千里万里之外的地方很了解,很关心,但对自己身边的地方却可以很陌生,甚至一无所知。
除了我自己是这样外,我家小孩也如此。我在小孩还读小学的时候,教她看地图,并带去市内各个地方去熟悉环境,但我发现小孩毫无兴趣。在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小孩就去外地读书了,如果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更是一辈子都对自己出生的地方不了解。这属于社会学家感兴趣的话题,此处不展开讨论。我认为,如果小孩以后不回出生地工作,确实没有过细了解的必要,就让它成为“消失的附近”彻底消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