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洛克建筑是欧式建筑风格的一种,而所谓“中华巴洛克”,就是中国化了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这种建筑为“前店后宅”的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是民族传统的,立面造型则是“巴洛克”式的,而立面上的装饰又以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具有传统吉祥意义图案为特色,属中西合璧式建筑。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哈尔滨的老道外区比较多,因为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天地,民族工商业者既有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一面,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对欧式建筑风格的羡慕、向往和大胆的借鉴和引进;同时又有坚守民族传统的一面,也就是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诈的仇视使之不可能把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拱顶、大立柱等原封不动的拿到道外来,那样会使道外人看了很不舒服,与道外区的整体经济和文化氛围也很不协调,所以就产生了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种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简单来说,就是舍弃欧式建筑(主要是巴洛克建筑)中的豪华、雄伟、夸张的一面,保留其简练、幽美、典雅的特点,重在楼体外观的精美造型和装饰上。在楼内的格局上,则保留中国民族特色,特别是普遍采取木质回廊外走台。




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楼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楼顶的女儿墙,或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实体墙,或是整齐排列的立柱长廊,或是通心雕刻的联体,或是一个或十几个分布均匀的大的造型。楼顶檐头匀称伸缩大度、层次鲜明、造型精巧。所有的窗檐门檐都有雕刻,窗户造型有长方形、椭圆形、长条形的,有的在两窗之间用壁柱状时,格外庄重典雅。除了交通银行等少数建筑的前庭采用六个大型粗壮的大理石立柱之外,其余建筑的前庭均采用壁柱状时,庄重而不夸张,豪华而不奢靡。


老道外的中西合璧建筑遍布全区,但是比较集中的地带是正阳街(现靖宇街)及其两侧街道。特别是正阳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六道街、七道街、八道街、九道街、十六道街、十七道街、十八道街和南勋街等。

应该说明的是,当年的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了,而且改用民宅后由于人口膨胀,维修资金匮乏,建筑破损十分严重,甚至成了危房。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透过残损的外表,想象到它们昔日的俊美和辉煌。由于住房紧张,老百姓在楼间建筑了一些棚厦,这与原建筑无关,更不可以将这些老建筑与棚户区的建筑相提并论。为了改善人民住房条件,棚户区拆迁得越快越彻底越好,而对待这些老建筑则不可轻易拆除,只能修旧复旧,因为这是文明和历史。










图片2010年12月26日摄于哈尔滨

点击上面图片进入东北拍摄专辑
拍摄日期:2010年12月
专辑图片不断更新,敬请关注
更多专辑图片请点击奎视觉博客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