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确实有些可圈可点的观光好去处,前两日参观了烈士陵园和西柏坡革命圣地,意犹未尽。听说正定县的隆兴寺很值得一看,而且距石家庄市非常近,车程仅40分钟就可到达。机不可失啊。隆兴寺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年代较早、气势雄伟而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朝时改为龙兴寺。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重修后,改名“隆兴寺”。这大概是康熙皇帝也觉得正定人杰地灵,怕日后出天子,所以将“龙”改为“隆”吧。
隆兴寺占地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仍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建筑自南而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二龙戏珠照壁、三孔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等。

天王殿是隆兴寺的一座重殿,它深三间,阔三间。殿中央拱门上端嵌有清康熙皇帝玄烨手书的《敕建隆兴寺》金字横匾。随导游走进殿内,便见正中一大腹便便木雕弥勒佛笑脸相迎远来之客。他是金代佛教大乘菩萨之一,这尊大肚弥勒佛相传是五代时的僧人,今浙江奉化人,名叫契此。在世的时候经常挑着一个布袋,见物便乞,语无伦次,随意寝卧,形如疯癫。他著有《辞世偈》一书,里面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所以,世人都以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就按照他的样子塑造了弥勒佛。
大殿两侧是大家熟悉的护世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传入我国后,被赋予了中国的寓意:南天王职风,东天王值调,北天王职雨,西天王职顺,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暗示着五谷丰登。
需要强调的是,隆兴寺内有六处在我国堪称之最,到过隆兴寺的人,建筑群内的其他许多殿寺没记住有情可原,而这寺内之六最,您千万要记住,当有人问起的时候,您能说出几个该有多大的面子!

第一之最:摩尼殿的造型 站在殿外看这座大殿你会发现,大殿平面呈十字形,这样的结构与宋《营造法式》相近,在唐宋以前很常见,在明清以后就渐渐失传了。这是目前我国古建筑中仅存的孤例。这座独特的建筑曾经深深的吸引了梁思成先生,1933年他竟然冒着兵荒马乱前来考察,还特意将此拍照收入《世界建筑史》。摩尼殿的“摩尼”二字是英雄、圣人之意。

进得殿来,我们看到正中供奉的五彩泥塑是释迦牟尼说法坐像。释迦牟尼同我国的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站在他右侧的双手抱拳、老成持重的是他的大弟子迦叶。左侧双手合十、聪慧虔诚的是阿难。中国禅宗说他是继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第二之最:倒坐观音 跟随导游到大殿的北侧,这是一座玲珑典雅的五彩悬山。群峰叠嶂,祥云缭绕,罗汉与护法天神巡逻山间,喷水兽、吸水兽使海水源源不断,象征佛教后继有人。正中这座3.4米高的塑像就是著名的倒坐观音。大家知道一般的寺庙内的塑像都是坐北朝南。而这座观音却是坐南朝北的。观音左足踏莲,表示脚踏西方净土世界,表示出污泥而不染。右腿屈起,表示吉祥如意。双手抱膝,左手搭于右腕上。尤其是她的眼睛,不管我们在哪个方向看她,都能感觉到她的俯视,眼神与朝拜者仰视形成感情的交流,令人恭而不亵。隆兴寺的这尊观音,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他是工匠师傅把民间美丽女子形象同观音巧妙的结合起来的产物。1933年梁思成先生曾把这座观音拍成照片送给鲁迅先生。鲁迅视为珍宝,赞誉她为“东方美神”,一直把照片陈放在书桌上,至今仍陈列在鲁迅故居。

第三之最:最古最大的转轮藏阁 此阁建于宋朝,与晋祠的大殿十分相似,保留着突出的宋代特点。我们看到殿中央放着一木制圆形重物。导游介绍这是转轮藏。直径7米,中间有立轴,它的设计非常科学,复合了牛顿定律:使合力趋近于零。是我国最早最大的藏经橱。在隆兴寺内,以前这些经橱里都摆满了经书,可在古代有很多和尚不识字,所以他们就推动这个法轮,每推一圈就相当于念了一遍经书。这是隆兴寺十分独到之处。

第四之最:隋龙藏寺碑
我们进来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座寺院里有许多古代碑刻,但最珍贵的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龙藏寺碑》。据说,此碑为隋开皇六年兴建龙藏寺的时候所刻,它是隋朝保留下来的仅有的3块碑中最完整的一块,又被称为“隋碑第一”。这也是隆兴寺内的全国碑文上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隆藏寺碑”,书体方正有秩、结构严谨,朴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板滞,在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上承南北朝遗风,下开隋唐诸家之先河,为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但让我们遗憾的是龙藏寺碑由谁所书?至今仍是书法史上的一大疑团。

第五之最:正定府的大菩萨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高33米。听到大悲阁的名字,我们必然会猜到,殿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可没想到这座还是千手千眼观音像,建于宋代。这座铜铸菩萨,就是被誉为“河北四宝”之一的大菩萨。我们所说的“河北四宝”指的是沧州的铁狮,定州的塔,赵县的石桥,正定府的大菩萨。这尊大菩萨高22米,是我国最早、最高的铜铸菩萨。

第六之最:崇因寺搬迁来的毗卢佛: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隆兴寺中轴线的最北端的建筑,1959年从正定北门里搬迁来的毗卢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毗卢”是梵文“光明遍照之意。“寺内供奉的是铜制毗卢佛像,高6.27米。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独特处是自下而上渐收,像一座宝塔。整体分三层而铸。三层共计一千个莲瓣,象征大千世界。每个莲瓣上都有一尊小佛,一千个小佛面貌各异,也象征了大千世界都由佛来统治,所以又称“千佛绕毗卢”。
这就是我去趟隆兴寺所得的收获,拿来与亲们共享。兴许有去过或深谙佛教知识的朋友,请多多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