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江苏)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

(2012-09-12 16:21:57)
标签:

江苏

染色体组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

生物

分类: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

(2012江苏)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http://s10/middle/571d8ec1xc97ce9692af9&690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CC远源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          方法进行培育。[来源:**z*z*s*tep]

2)杂交后代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4)为使杂交后代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只要做过这类同源或异源多倍体的题目,这种题就不难得分

【答案】(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体细胞杂交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1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植物AABB产生AB的配子,植物CC产生含C的配子,结合后形成ABC受精卵并发育为相应的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形成可育的后代AABBCC;还可以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AABBCC的个体。

2AABBCC产生的配子为ABCAABBDD产生的配子为ABD,配子结合形成AABBCD的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C染色体组和D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两个A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两个B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共计14个四分体。由于中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共42条。

3)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过程中C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而丢失。

4)射线可能会导致C染色体断裂,断裂的部分如果含有抗病基因,抗病基因可通过易位的方式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试题点评】本题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为背影材料,考查了育种方案设计、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准确分析、推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