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安身立命的事情做好---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序列之我见
(2020-06-03 21:07:29)(本文见于6月3日中国劳动保障报《今日观察》栏目)
崔秋立 刘海鹏
国家职教改革20条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序列”,在很多地方和学校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不少技师院校希望搭乘落实职教20条的这班车,享受到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待遇,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一些还不是技师学院的学校,也在积极申办技师学院,希望能够尽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正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如何理解国务院文件中的这项政策,我认为关键应当把握好两点,第一,这是国家从整个职教大局提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学校和学生无疑是一件好事。第二,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技工教育的重视和关怀,对技师学院的认可。这一点,十分重要。
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国家对于技师学院的认可,认可什么,仅是“技师学院”这块牌子?显然不是,国家认可的是这块牌子所代表的技师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标准和办学特色。能否纳入政策范围,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条件,更重要的必须是一所真正的技师学院,这是更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如果不是一所真正的技师学院,达不到技师学院的办学要求,一切都无从谈起。
既是如此,作为技师学院而言,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干什么。我认为首要的,不是如何千方百计达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标准条件,而是要先踏踏实实地把学校办好,努力具备技师学院的标准和条件,做成名副其实的技师学院。
怎么才叫名副其实,首先,技师学院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具备技工教育的基本特征。技工教育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服务经济建设,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是“最适合技术工人培养”的教育类型;面向实体经济,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培养技工的传统优势,是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力量;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最能贴近企业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培养方向;学制培养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特色;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统领的职业素养培养等等。同时,技师学院又处于技工教育的最高端,应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龙头作用。早在2006年,劳动保障部就明确,技师学院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的同时,逐步增加企业在职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比例。2012年人社部下发的技师学院设置标准明确,技师学院高级工、预备技师在校生规模不低于60%,常设预备技师专业不少于两个。2013年的国家重点技师学院评估标准中要求,重点技师学院应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年培训量不低于1200人次。从实际情况看来,许多技师学院办得不错,但毋容置疑,也还有相当数量学校达不到这些标准和要求。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有的有数量没质量,有的连基本的数量也达不到。在区域和行业内没有发挥技师学院高端引领的作用。这些“技师学院”虽有其名,但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技师学院,严格讲不符合“纳入高等教育序列”的前提。
因此,对于技师学院而言,当务之急不是办不办高等教育问题,而是首先要把技师教育办好、办成真正的技师学院的问题。每个学校都应对照检查,是不是坚持了技师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标准、办学规范;是不是坚持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制度,是不是实践了“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真正做到了“八个共同”;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新技师;在技能提升行动中、在新型学徒制中,是不是承担了应该有的任务和职能,发挥了应有作用;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成绩如何,在将世赛理念和标准转化为教学成果方面做得如何;在行业和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是否能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等等,找出差距,补足短板,不断提高和改进,高标准地把学院建设好。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学校发展也依然如此,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才是根本。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只有突出特色才能有核心竞争力,也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本钱。把安身立命的事情做好了,学校发展就会走上健康的轨道。相反无论戴一顶什么帽子,乌鸡也变不成凤凰,给什么名堂也难以改变困难局面。对于有名无实的“技师学院”,相信也得不到业内的认可和尊重。而一个响当当的技师学院,特色鲜明,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不可替代能力,社会上交口称赞,各部门都会“青睐”,自然也不愁无立足之地。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国家提倡特色发展,希望千帆竞发,百花争艳。 因而对于学校而言,“名份”与“特色”相比,一个是芝麻,一个是西瓜。不能用错了劲。有特色有贡献,无须刻意追求,自会发展壮大。如果不坚守理念,保持特色,而只是刻意追求名份,邯郸学步,削足适履,也许适得其反。
总之,技师学院不是“台阶”和“跳板”,要实实在在地办好。实至名归,方是根本,名不副实,遑论其他。也建议各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积极引导学校踏踏实实地按照技师学院标准办学,把技工教育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