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rzsq0813
mrzsq081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9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

(2014-01-07 08:01:40)
标签:

综合法

系统

练习题

精神世界

创新意识

做了一阵课题,结果无疾而终,没能成功,关于学法指导的。学法指导正常的应该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买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其中一本就是小学数学学科有效学法指导。买回来自然是在我的办公室书柜中放着,两周前把它拿出来,自习读起来,发现这本书是挂羊头买狗肉,明明是教学方法汇总,不是学法指导,书中罗列了30种学习方法指导,实际上应该叫30种教学方法,就是我们教案中一栏,教学方法是什么。书也有拼凑之嫌,就是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注意事项+教学案例。前面的4项都很有价值,只有教学案例意义不大,就是教学实录加反思。

开卷有益,这本书的30中方法,我和做的一个报告有类似之处,就是关于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思想,当时我总结出10大教学思想。这里都有涵盖。不过是增加了一些特别的教学方法的介绍,如: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1、  讲授法:在数学历史的介绍,数学发现、任务传记等,如π的介绍等。

2、  谈话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擅长谈话法,并不直接传授知识和经验。而是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本人寻求正确的答案,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做出错误的回答之后,他也不直接进行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把学生进一步引向谬误,然后促使他认识与改正错误。这种谈话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法”。这个老师有点小坏。也是领导常用的谈话技巧。

3、  实验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有人说:孩子的智慧来至于指尖。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智商高,而且理化能力好。但我好像是个例外。在小学,几何课使用较多。

4、  发现法: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杜威: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掌握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法的步骤:1、创设发现情境;2、寻找问题答案;3、交流发现结果;4、小结发现结果;5、运用发现结果。这五步与启发式教学类似,也与很多课堂的流程相同。发现的缺点就是效率不高。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荷兰数学教育家佛莱登塔尔: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犯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要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5、  练习法:对题型反复操练,。以养成自动、正确的认知反应的教学方法。一般的,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效果更好,开始阶段,练习的次数要多多些,每次练习的时长不宜过长。然后可逐渐延长练习的时距,每次练习的时间略可增加。

6、  复习法:看书整理——交流——总结——梳理——综合运用。

7、  阅读指导法:四会:一要回看例题插图,能比较准确地讲述图意;二要回看标有思维过程的算式,看懂计算方法;三要会看应用题的图示,能根据图示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题方法;四要回看多种练习形式,懂得练习题的要求。应用题教学的阅读指导步骤是:粗读,领略大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细读,理解题中每句话的含义,还可以进行联想,可以由此及彼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精读,根据题意让学生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是什么,最后写出解题过程。

8、  科学记忆法: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又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1      归类记忆法。英语公开课上常用的同类发音归类。2      谐音记忆法。有的时候的顺口溜记忆法。3  比较记忆法,相似单词的对比记忆。4   歌诀记忆法。编的儿歌。5     理解记忆法。Mooncake等单词的记忆。6    规律记忆法。比较多,我举不出来例子。7      列表记忆法,似乎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少见。我们数学课堂上也少见。8     重点记忆法。比较多。9      联想记忆法。多。常见。10    实践记忆法。王欢的课是比较典型的。

9、  问题导向法: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0、              探究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探究教学法的五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探究知识过程——探究成果小结——知识迁移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当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手、眼、脑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11、              分析与综合法: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就是分析的过程,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所解决的问题就是综合的过程。

12、              模型化法: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事物系统,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事物系统特有的内在规律,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或符号,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简单的说,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达。

13、              数形结合法:华罗庚: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小学数学所说的数形结合指的是借助于直观形象模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抽象的数量关系,即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雏形。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他们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会随时实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14、化归法:除极简单的数学问题外,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化归为已知的问题实现的,解决数学问题就是从未知向已知化归的过程。有人称化归思想是数学家的思想。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划归为熟悉问题的过程。

15、使用方程法:在算术解题过程中最大的弱点是未知数不允许作为运算对象,这也是算术的致命伤,而在代数中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有权参与预算,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静止在等式一边,而是和已知数一样,接受和执行各种运算,可以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使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数学关系十分清楚。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部渗透方程思想,学生的学学水平很难提高。

15、画图法:画图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低年级开始,从简单题入手,从小养成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良好的画图技能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到高年级才能如鱼得水,应用自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2013
后一篇:教育魅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