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三维目标
(2009-11-26 13:22:58)
标签:
杂谈 |
1.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3.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1.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2.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3.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能力: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行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 “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