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军:《阅读·兴趣·志向》
(2013-02-22 11:34:11)
标签:
野军讲阅读少年日报最新发表 |
分类: 野军相关资料 |
我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回想小时候,我的最大兴趣就是阅读。可是,我家里只有几本爸爸的书,什么政治理论和哲学,根本引不起我的阅读兴趣,我只好到路边的书摊找“小人书”(连环画)看。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家住上海闸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认识了邻居家一个大哥哥,他是个大学生。有一天,他借给我一本书,那是一本关于死海的故事书。虽然我平时看过不少故事书,可是仍被这本书神秘、新奇的故事所吸引。以后,大哥哥又借很多书给我看,有小说、有民间故事和童话书,我都爱不释手。从此,书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五年级那年,我家搬到了南市。在学校附近有一家租书店,我每天放学都要进店找些喜欢的书看,用平时省下的零用钱,借几本回家去看。一直到六年级,我陆陆续续看了几十本书,其中有内容较深的古典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济公传》、《精忠岳传》等等。我看过《西游记》和《济公传》的连环画,比较容易理解原著。
进入初中,我担任少先队大队干部。我仍然是个“读书迷”,放学后常常朝学校图书阅览室里跑,除了阅读中外小说、诗歌和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读物,我还喜欢阅读《少年文艺》等杂志,并学着写一些诗歌、散文等等。
在大队辅导员 金老师的支持和带领下,我们办起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文艺墙报——《火炬报》。登载的都是我和同学们写的诗歌、散文等短小的作品。
初二的下半学期,我被评为区少先队积极分子,同年暑假里又荣幸地参加了上海市少先队夏令营,还担任夏令营中队长。使我终生难忘的是,在那儿认识了当时还挺年轻的童话作家洪汛涛老师。他参加了我们中队的活动,还送给我一本插图精美的书——《神笔马良》。
这篇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马良身上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格理想和民族气质。他承受着种种磨难,负荷沉重;他被欺凌、愚弄,一次次吃亏,却没有折过腰,更没有下过跪;他一身正气,自尊、自爱、自强,一步一步艰难地朝前走着,迎接明天。阅读告诉我做人的道理,使我永生受用,也使我对童话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学着写童话。夏令营结束后,我的母校文建中学少先队大队部还邀请洪老师来学校座谈,他为大家介绍了前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的《表》等儿童文学名著,讲了许多有关儿童文学创作的理论知识,在我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志向的种子——当一个作家。
1958年我参加工作后,我的兴趣仍然是阅读和写作。有一次我在工厂图书室里见到了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全集》,如获至宝。我反复借阅16本书,连图书管理员也感到奇怪,问我:“年轻人,你在给幼儿园的孩子讲故事吗?”
1978年,我偶然在邮局买到了一本刚复刊的《小朋友》杂志,就向编辑部投寄了一篇童话《月季花》,很快被采用了。这以后,我还参加了《365夜故事》的创作。我默默地坚持为孩子们写作,同时更加注意阅读中外优秀童话作品和理论文章。三十多个春秋里,我陆续在全国各地的儿童刊物发表了千余篇作品,出版了二十多本作品集子。我从隆隆的机器旁走进了文坛,成了一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从阅读培养兴趣,兴趣培养志向,志向成为事业。我就是这样把儿童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终生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