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轶群谈幼儿童话创作《开门见山话开头》
(2009-10-08 09:05:56)
标签:
幼儿童话创作理论名家经典杂谈 |
分类: 评论和杂谈 |
幼儿故事的开头应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头立即接触到故事本身,展开情节。原因不说自明,因为吸引儿童的是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动”,不是“静”。鲁迅在他的小说《社戏》里说的,阿发他们爱看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老生,而不爱看咿咿呀呀唱的小旦。就是一例。
试看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安徒生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是:“从前有两个人住在一个村子里,他们的名字是一样的,两个人都叫克劳斯。”贝洛尔的《小红帽》是:“从前有一个乡下小姑娘,谁也没有她这样美丽。”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阿丽思陪着她姐姐坐在河边上没有事做,坐得好不耐烦。”科罗狄的《木偶奇遇记》是:“从前有一段木头……‘当然也有例外,如:路斯金的《金河王》,开头描写了山区的环境、景色,接着又描写了两个哥哥的相貌性格,这样的开头是极少的。讲给低幼儿童听的时候,常常加以简略,爽爽快快地从故事的发展讲起。
从前看到过一本日本的讨论童话创作的书,说到童话的开头,不适用“对话”形式。原因是人物的形状、活动,不能立即在读者或听者心目中展现。
有些作者,往往疏忽了这一点,一开头来一个场景的描写,或者抒发一通感情,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适宜的。“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可以说是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