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和教育性
(2009-07-27 10:10:14)
标签:
文摘随感杂谈 |
分类: 评论和杂谈 |
■如果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幼而无知,长而无爱,妄自菲薄,而将外国的一些低级腐朽的东西奉为拱璧。那么,爱国主义的旗帜是要倒的,即使撑着,也只是一片白布。
■当然,不论儿童文学作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作,儿童文学必然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而儿童文学作家也必然的儿童的教育者。将文学(包括儿童文学)和教育割裂开来,这是无视于事实;而将两者对立起来,则更是错误的。
——鲁 兵
■叶圣陶:“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老说的习惯是泛指,包含着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民谚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者,塑造儿童的灵魂的工程师,不能不想到自己的职责,谨慎地衡量自己作品的社会作用。
■
任何文学艺术都有教育性。只是通过人物形象和开展的情节,怎样感染读者和观众而已。对于儿童文学,尤其幼儿文学,则强调文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所谓“寓教于乐”,即此意。教育性和“说教”根本不是一回事。从九十年代起,儿童文学界就有一些人鼓吹娱乐性,否定教育性。把教育性和他们认为的“说教”等同起来,大加鞭挞。有单纯“娱乐性”的作品吗?报载:“娱乐也有教育。游戏机的内容是‘非人性教育,是兽性教育,奴性教育。宣传暴力、凶杀、恐怖’”。不久前,这些人又有评论称:“幼儿文学可以有教育性。”被泼了一身脏水的“中国幼儿文学”,如遇大赦。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