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今今楽道
今今楽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10
  • 关注人气:11,3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今思范蠡

(2006-12-20 00:40:02)
标签:

于今

范蠡

西施

无锡

蠡湖

杂谈

分类: 龙眼肉
至今思范蠡至今思范蠡
     (无锡蠡湖一景)            (无锡蠡湖一景)
 
 
至今思范蠡   (于今 12-20草)

近日到南方调研,有机会游历吴越之地。二千多年前吴越争霸的金戈铁马已然远去,只是美好的河山依旧,见证着人事的代谢和往来的古今。一个地名,一处胜迹,触发的是绵绵的思古幽情。英雄的末路,红颜的惆怅,折戟沉沙的悲壮,王朝兴替的苍凉,怎不令人黯然神伤?

在蠡湖,却没有感伤,只有崇敬和向往。

范蠡的家喻户晓大概是因为西施,但西施在历史中的作用究竟有限,不过是实施美人计的一个工具,没有西施,还会有东施,北施或南施。但若是没有范蠡,吴越争霸的故事绝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

范蠡的一生有三次迁徙。第一次是入越,据说他本来是楚人,楚地多狂人,如风歌笑孔丘的接舆,如梦蝶的庄周(注1),范蠡也是狂放不羁,但当时做地方官的文种慧眼识才。范蠡认定吴越之地有霸气,便与文种一道入越,得到越王的赏识。范蠡从此和文种一起,经历了勾践轻率出兵被吴国打败沦为阶下囚的屈辱,直接策划了越国复兴雪耻的大计,赂太宰嚭,献西施,得以打动吴王,为越国保留了复兴的种子;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以雄厚的国力奠定了霸业的基础。范蠡一次次打消勾践复仇的念头,隐忍二十余年,终于一战功成,逼得吴王自杀,一雪前耻。范蠡官拜上将军,功业至于极盛。

就在这时,范蠡迈开了第二次迁徙的步子。走之前,他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勾践,曾经共患难的主子,内容是辞职,即便是杀头,他也是决意要走了;一封给文种,曾经共创业的挚友,内容是提醒,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收到信的勾践要把国家分一半给他,如果范蠡不答应,就杀了他。对于利诱和威胁,范蠡都没有理会,他知道利诱是假,要命是真。范蠡在茫茫夜色的掩护下上了船,在略带咸味海风的吹拂中远去了。

 没走的文种,没有得到勾践“分国而治”的礼遇,即使称病不朝,还是被逼自杀;远去的范蠡,到了齐国,抛开了政坛的艰辛与险恶,白手起家,苦心经营,时间不长,成了巨富。齐国的国君要任命他作首相。

时来运转的范蠡,只是一声长叹,“总有这么多的荣华富贵降临到我头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啊”,他归还了相印,散尽了钱财,再一次悄悄的离去了。

这一次他选择了陶做为他的终老之地。非常之人总能行非常之事,范蠡又成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

史记中称,“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进退自如,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古人所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也无过于此吧。

后世的人们总爱把范蠡与西施联系在一起,还不无浪漫的幻想越国灭吴后,范蠡带着西施一起乘舟浮海,过起了神仙眷属的生活。但我想,范蠡这样的大丈夫,若是真爱西施,又怎会把她献给夫差?若不爱西施,又怎会带着她去续写自己的传奇人生?
 
 

至今思范蠡至今思范蠡
       (无锡蠡湖一景)           (无锡蠡湖一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