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话屈原

(2006-06-02 13:28:25)
标签:

屈原

端午节

于今

杂谈

分类: 莲子
           我的浪漫英雄 ——屈原
                                         
                                   (于今  2006-6-2 草)
    
    并非吃饱喝足后才记起屈原,只是想让人们不要太快的淡忘了端午,淡忘了屈原,才有意把这篇文章往后拖了几天。
    屈原的诗情与才气,在《离骚》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太史公司马迁说他是“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已成千古定论,已毋庸后人置喙。但我以为当代人认识屈原,不能仅从文学史的角度,还应透过他的作品,探究他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毕竟当代人的人格和精神出现了太多的问题、缺陷和危机。
    虽然屈原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外交上都显示出了出众的才干;虽然他曾受怀王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怀王甚至把起草“宪令”也即改革纲领的重任交给了他。
    但这一切的得意只能更衬托出他后来的失意。
    正当屈原意气风发要大展宏图时,小人们的谗言和打压使他失去了怀王的信任,逐渐远离了政治核心圈,最后还被怀王的儿子顷襄王流放到了汨罗江畔。
    屈原的遭遇是够不幸的了,一个有才干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改革者所能遭遇到的挫折、失意、愤懑他都一一品味,于是有了《离骚》。
    司马迁说,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是“自怨生也”;同时司马迁又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司马迁可谓一语中的,虽然离骚是屈原的“牢骚之作”,但屈原从未因个人得失而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他最关心的仍是楚国和楚国的人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从未因自己的际遇而沉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虽然被流放,他眷顾的仍是故国,他满心希望的是怀王的悔悟,使他得以施展宏图,改革楚国的政治;但当他明白这一切都已无法实现时,他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他自信的宣称“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当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时,这个曾经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的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死亡,与自己的祖国一同死亡…诗人的浪漫,战士的悲壮,在汨罗江溅起浪花的那一刻达到了极致,是为国殇
    与屈原相比较,今天的人们在落魄时,是否能矢志不移?在失意时,是否能不随波逐流?是否能胸怀天下和苍生?是否能视名节如性命?是否能舍生取义?
    离骚,我们是应该经常拿来读的。
    那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三闾大夫,我们是应该常常想起的。
   读他的文章,更要读他的品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