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于今旗袍长衫满族满服孔乙已杂谈 |
分类: 栗子 |

(于今 12-26)
以前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已》中写道“孔乙已是穿长衫而站着喝酒唯一的人”,才知道在那个时代,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要面子的孔乙已是万万不肯放弃这仅剩的一点尊严的。
衣服不论是用什么布料做成,终归只是衣服,不会呼吸,不能言语,但只要穿在了人的身上,便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贫、富、贵、贱、轻浮、稳重、高贵、低俗、时尚、刻板…甚至连种族都可以从那几两织物上读出来。
如果放在历史的情境中去考察,衣服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纺织工艺,更多的是无尽的沧桑,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兴衰更替。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勇气与魄力,明清换代汉人改穿满服的悲愤与无奈,辛亥革命后扔掉

今天,我们的服装已不再是“大一统”的格局,西装、休闲装、运动装…五颜六色的服饰印证了时代的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时尚助长着求新求变的时代风潮。
让我有些隐忧的是,衣服变来变去,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会欧美,一会“韩流”。
让我有些欣喜的是,女人们仍然爱旗袍,女人们穿上旗袍仍是那样的雍容华贵。
我是满民族,本来你是可以从我的服饰看出我的种族的,因为古时满族的男人也是穿旗袍的。但后来穿旗袍成了女人的专利,我却仍然自豪,因为不只是满族女人穿旗袍,其他民族的女人也爱穿旗袍,旗袍在世界服饰中赢得了地位,作为中国硕果所存无多的传统服饰,几乎成了中国服饰在世界上代言人,作为中国人,我更有理由为中国的旗袍骄傲。
中国值得骄傲的东西太多,在中国人祖先留下的遗产中,旗袍的价值实在是微不足道。
我们有诸子百家,我们有四书五经,我们有二十四史…
但长久以来,我们或对之视而不见,或皱眉唾弃,或索性放把火烧掉,中国的传统便在诅咒、毁弃中与孔乙已的长衫、辫子一起在历史的垃圾堆中尘封。
变革与传统似乎从来就是敌人,不击退传统,变革好象就无从推进。但没有传统的支持,变革的道路却又是如此艰辛。
旗袍如果不经变革,肯定不会至今仍受欢迎,但旗袍的变,终究没有脱离其传统的式样。
与孔乙已的长衫相比,旗袍是幸运的;与旗袍相比,中国的文化传统何其不幸!
前一篇:I am the world
后一篇:中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