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世民的人才观

(2005-11-09 06:56:33)
标签:

于今

杂谈

分类: 栗子
李世民的人才观  (草)
 

  闲暇时翻《贞观政要》,有一段话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这段话中,唐太宗李世民至少表达了这样两个观点:一、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于人才,即“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二、在人才的选拔上,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人才,而在于能不能发现人才,即“但患遗而不知耳”。

  唐太宗能成一代明君,确有其过人之处,通过《贞观政要》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李世民是一次又一次的向他的大臣们强调,“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一次又一次的要求他的宰相和重臣们要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上面。从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身边总是能人如云,作秦王时即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来连太子建成的谋士魏征也成了他的股肱之臣,并成就了圣君贤臣的一段佳话;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不但能击败其兄弟建成和元吉夺得皇位,还能励精图治,成就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繁荣和清明的一段政治。他 “何代无贤”的人才观,更显其战略眼光,“何代无贤”,说明我们的时代不但有人才,还能够造就人才,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和造就人才,人才选拔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比那种“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的狭隘人才观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不但令那个右仆射封德彝惭愧,也会使我们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似乎对人才问题也是高度重视,但常常抱怨的一句话是“缺人”。诚然,我们的人才储备与实际需求存在着差距,但真的是时时处处都“缺人”吗?答案是:非也。我们的身边从来就不乏人才,也不乏奇才异能之士(也就是高级人才),缺只是发现人才的眼光,是培养、造就人才的科学谋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悼陈逸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