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今: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下的通州战略新走向

(2005-11-08 05:16:54)
标签:

于今

京津冀

通州

分类: 龙眼肉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下的通州战略新走向
作者:于 今来源:全国政协内参2005年11期《经济社会论坛》 
 

 一、视角转变——跳出通州看通州

    过去我们在分析某一地方发展时,常常会不自觉地犯一种错误,那就是就地方论地方,或者说是站在一个水平面来思考问题,这就使得我们地思维非常狭窄,思路不够开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跳出地方,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它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宽,更科学地认识和对待该地方发展中的问题。

     对于通州的未来发展走向,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区域空间内进行思考,而不能就通州论通州的未来发展。跳出通州在我看来,至少存在两个层面:第一,就是北京的整体发展;第二,也是更高的层面,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这两个层面的发展必然决定着通州的发展。

       1.京津冀都市圈的格局形成

       京津冀都市圈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围绕京津的河北省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7市组成,其经济合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却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陷入低潮,最近,随着都市圈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进展,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的三大都市圈中,区位竞争力最强的是长三角都市圈,制度竞争力最强者属珠三角都市圈,而聚集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圈则是京津冀都市圈。

       在2004年召开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市政府官员提出了“一轴、两核、三区”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框架。 
         表1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战略框架

         资料来源:“3+2首都经济圈构想提出 京津冀联手山东”

 
       2. 北京市的总体发展规划

       2004年11月6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和“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在内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多中心”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大城市职能中心。“东部发展带”主要是产业发展带,而“西部发展带”主要是生态环境发展带。

       根据《规划》,北京将发展新城11个,它们是在原有的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未来将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

       从都市圈的格局看,北京与天津、河北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必然加强,而东南方向正是北京的出口,通州成为北京走向京津冀都市圈的门户。因此,通州是北京整体发展下的通州,通州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下的通州。

表2  1998年北京市城市与城近郊区的人口与工业企业密度

 

 

面积

 

(km2)

 

人口

 

(人)

 

企业法人单位(个)

 

工业企业数(个)

 

人口密度(人/km2)

 

企业法人单位密度(个/ km2

 

工业企业密度(个/km2)

 

城区

 

87.1

 

2623898

 

17666

 

971

 

30125

 

202.8

 

11.15

 

近郊区

 

1282.8

 

4942652

 

34140

 

4920

 

3853

 

26.6

 

3.84

 



       二、 功能定位——通州未来的发展目标

       1.北京的新城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城市中心产业和人口的过度集聚,必然导致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北京市的中心城区已经出现了膨胀病的端倪,1998年北京市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与宣武区)的人口密度达30125人/km2,企业法人单位密度高达202.8个/km2,工业企业数达11.15个/km2,这在全球范围来说也是相当拥挤的。原有的传统产业在市区与新进入的企业在用地、用水、用人等多方面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从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阻滞效应。要消除膨胀病,建设新城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作为新城,通州,将成为中心城区的人口疏散点,产业转移的聚集点,与其他10个新城,一同构筑其北京空间发展的新格局。

       2. 北京走向京津冀都市圈的门户

       中心城市的发展会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同时,中心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的支撑,北京要在未来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必然要融入到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发展中去,离开周边地区的强有力的支持,北京的发展将陷入孤立状态。对北京的地理作一个分析,或者从《总规》中观察,不难发现东南方向是北京未来的产业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北京融入到京津冀都市圈,与周边地区发生经济联系,开展经济合作的出口,通州将责无旁贷地成为这个出口的大门。

       3. 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市场中心

       北京对区外的经济辐射从这里出发,而京津冀都市圈其他城市向北京聚集的要素也从这里经过,便利的交通、稳定的人口形成的市场规模必然使通州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贸易和服务市场中心,这里会进行频繁的贸易和服务等经济活动,成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
 
       三、 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通州近期内发展的关键

       1. 基础设施建设——通州实现其战略功能的基石

       通州要名副其实地承担其宏观大环境赋予它的职能,包括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保障,在现有的发达的连接外界的高速通道基础上,将各条通道彼此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非常关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充分有效利用政府的公共投资,还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发挥公共投资的杠杆作用。

       2. 房地产开发——通州发展的第一波浪潮的支柱

       一般说来,房地产开发是城市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启动城市发展的初始支柱性产业。通州的新发展必将是以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为重要内容展开的,而这个过程的进行也伴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和城乡结合部的治理,这就赋予了通州房地产开发以特殊的意义。做好房地产开发这篇文章,对于启动通州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发现顺华集团将房地产开发与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问题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的经验做法对于通州房地产开发具有启示作用,将农民利益、政府利益放在集团利益之前,妥善处理农民、政府和集团自身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序地、健康地进行。当前,通州区域内正大范围大规模地进行着房地产开发,选择好一种良性的开发模式,会为通州的后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文章引用自:http://cicto.blogchina.com/1671135.html

文章引用自:http://cicto.blogchina.com/167113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