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获“柳青文学奖”

(2010-12-09 08:56:40)
标签:

文化

分类: 新闻

富平籍作家党益民历时十年精心打造,全程追寻湮灭的党项文明

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获“柳青文学奖”
 屈文平

 

http://s4/middle/60934e87h96edb04540a3&690


http://s11/middle/60934e87h96e21a175a7a&690


http://s6/middle/60934e87h96e21a901985&690

http://s2/middle/60934e87h96e21bcec3a1&690

 



 

  12月8日,我省文学界最高奖项——第二届柳青文学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陕西省作家协会和柳青文学研究会在西安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悦、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等出席仪式。我市富平籍军旅作家党益民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荣获本届“柳青文学奖”。得知消息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党益民。
  谈到本次获奖,党益民感触颇多。他说,陕西是全国文学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曾孕育出了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文学名家。柳青文学奖是陕西唯一的省级官方文学奖,尽管自己曾获过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徐迟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一些国家级奖项,但是获得“柳青文学奖”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这说明了陕西的乡党没有忘记自己,陕西的文坛没有忘记自己,这是家乡人民对自己的一份厚爱,所以自己格外珍惜。

     十年心血,全程解密西夏王朝的覆灭

  据悉,《石羊里的西夏》这部长篇小说,耗费了党益民十年心血。因此,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党益民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十几年前,自己开始写长篇小说《喧嚣荒塬》时,就有了写作这部小说的念头。那时他还在成都工作,经常去这次地震灾区的汶川、北川一带的羌族地区,那里美丽的风光、古朴的民风、神奇的羌寨和古碉楼,还有神秘的“释比”老人(西夏时期叫“厮乱”)深深地吸引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那里是党项祖先最早生活栖息的地方,西夏灭亡后,有一部分党项人又重新回到了那里。调到北京工作后,党益民又恰巧居住在元大都附近,每天在元大都遗址跑步锻炼,让他感慨万千。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来写这部有关西夏覆灭的书。
  于是,他开始收集研读西夏资料,其间结识了许多西夏学的专家教授,小说中统称他们为“夏教授”。在研究西夏历史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党益民的心头:曾经雄踞西北数百年的西夏王国,为什么会覆灭在蒙古铁骑之下?这其中固然有蒙古人在战争中逐渐强大起来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原因在党项先祖自身。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灭亡原因很多,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但是忧患意识的缺失和政治军事的腐败,是西夏覆灭的最重要原因。西夏的灭亡,再一次验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千古名言。在22年时间里,蒙古骑兵6次进攻灭亡了辉煌一时的西夏,在给人留下沉痛和感叹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思考。所以他没有选择写党项辉煌的立国和历史上几次大的盛世,而是选择了“败走麦城”。
  党益民说,他写党项民族、西夏王国的覆灭,不仅仅是想告诉大家一段鲜为人知的西夏历史——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如果真是这样,就没有必要写这部书了——他是想超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成败,反思我们人类自己的共同命运。
  写作前,党益民研究了10年西夏历史,感觉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画了三张草图:一张西夏地理图,一张西夏都城图,一张人物关系图。面对这三张草图,他开始写作。从2005年秋天至2006年秋天,一年时间完成了初稿。然后搁置一年,让它冷却、陌生。2008年2月,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修改。改好后,发表在2008年第四期《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上。同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推出了单行本,首印10万册。

      回报家乡,用《阿宫》书写渭北民间戏曲艺人的浮世绘

  《石羊里的西夏》一书出版后,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评论家称为“一部厚重空灵的奇异之书”。
  著名评论家李建军评价该书时说:“这是一部大夏国与党项族的传奇秘史。酷烈的战争与对抗,神秘的衰落与迁徙,凄绝的爱情与忠诚,萦纡着令人荡气回肠的诗意与激情,彰显出作者对胜与败、荣与辱的深刻思考,流荡着一种寄慨遥深的历史感喟与家园追怀。”
  著名评论家雷达评价该书时说:“作品从平易写实进入,撩开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由一具小小的石羊的闯入,开启了‘白高大夏国’的神秘历史。在作家笔下,幻与真、梦想与现实、历史的狂想与今人的思考融为一体,实现了对历史的一次成功穿越与重构。于是,遥远的西夏不再茫然与僵硬,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个角色。”
  著名评论家白烨评价该书是说:“作者在外战与内战、兵战与心战的立体画卷之中,慨叹着一个民族的勃兴,也悲叹着一个民族的衰亡;作品在西夏秘史的出色文学演绎中,字里行间都回荡着对“和”字的深切呼唤,从而使这份西夏历史的个人想象,具有了今人的深刻反思,具有了现代的启人深意。”
  本次能够获得“柳青文学奖”,再次印证了《石羊里的西夏》这部作品的实力。正如颁奖词里说的那样“曾经创造了历史神话的西夏王朝消失后,给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留下诸多去破解、想像、创构的谜团。历史小说《石羊里的西夏》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个性,就在于作者与今天与历史,现实与魔幻,刀光与柔情等流溢着艺术光彩的描绘中,探寻着通往历史的通道,还原着已经消失了的历史神话。”
  谈到下一步创作计划,党益民笑着说:“是陕西这片热土养育了我,我应该以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它。”
  据悉,明年5月前后,党益民另一部20万字长篇小说《阿宫》有望于读者见面。这是一部横跨2000年历史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关中渭北民间戏曲艺人的浮世绘,作品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空灵风趣的语言风格,描绘了关中渭北民间艺人的喜怒哀乐、曲折人生,以及关中的民俗风情。其中的一个故事章节《桃花刀》,已经被2010年《北京文学》第10期率先刊发。目前,整部作品已进入创作尾声,国内多家出版社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党益民比较钟情于陕西,已初步同我省一家出版社达成出版协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