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鞋匠疯妻修复爱情屈文平文化 |
文/
老朱是一位鞋匠,先前在车站附近的路边摆摊,因城市创卫取缔马路摊点,就来到了雅安小区门口。
小区对面有一片建于七十年代的房子,屋面已破烂不堪,早就无人居住,列入了城市拆迁规划,但一直没有拆。老朱到此后,把周围卫生仔细地打扫了一遍,在靠路边一处屋檐下整理出一块约五平方米的开阔地,摆上了自己修鞋的全部家当,为小区的居民修鞋修拉链。两年多来一直早起晚归,从未间断,。
老朱为人热情诚恳,黝黑的脸上透着一股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和善良,一双粗糙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常年风吹雨淋,绽满一道道血红的裂口,老朱在裂口上贴了许多白色的胶布,大大小小的胶布粘在黑糊糊的手上,时间久了,白胶布也染成了黑色,而且黑得程度超过了手指皮肤的黑,成为老朱身上一件特殊的标记。
小区内住了约800户居民,然而每天去修鞋的毕竟只是少数,老朱的生意也就并不兴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闲着的。常有老人没事了,搬条小凳,端了茶杯,坐到老朱的摊位前,东家长西家短地扯上半天。老朱的生意虽不怎么好,但人气一直很旺。
时而久之,老朱就跟小区的居民熟落起来。人们也就知道了一些老朱的情况。老朱家在几百里外的石鼓山区,从小家境贫寒,家里的几分薄地根本解决不了温饱,父亲便常年外出打工,弥补家需。老朱长大后,外出打工的担子就落在了自己身上,因为没读过多少书,所以只能干些力气活,下了十几年的苦力,才积攒了点钱,在三十岁时娶了房媳妇。媳妇是附近山村的一位姑娘,小老朱八岁,因为家里需要钱给哥哥娶媳妇,才答应了老朱的婚事。新婚之夜,望着一贫如洗的家,老朱对漂亮的媳妇发誓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婚后没多久,老朱就外出打工了。年轻的媳妇一个人守在家里,一位来村里收购山货的小老板就时常去搭讪,讲山外的世界是如何的美好,媳妇经不住小老板的煽动,就跟着私奔了。
老朱得知消息后,一头倒在炕上,哭了很久。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痛楚,老朱带着家里仅有几百元钱,离开了家乡,来到那位山货老板所在的这座城市,一边修鞋,一边打听媳妇下落。没想到这一寻就是十年,十年来老朱一直没有再娶,尽管在那个贫困的山村,他们的婚姻并没有办理法律登记,可老朱很爱自己的媳妇,并且相信她一定会回心转意。
期间,一位城中村的寡妇,经常去老朱那里修鞋。时间一长,就喜欢上了老朱,想招他做个上门女婿,被老朱断然拒绝。那位寡妇就经常去地摊前纠缠,老朱没办法就不时地转移地方。他常常含着泪说,鞋坏了,都可以修好,家坏了,为什么不可以去修呢?老朱相信自己真心的爱,一定可以修复那个破碎的家。为了这个也许并不存在的结果,他一直努力地坚持着。
知道了老朱的情况后,居民们对老朱就不由地敬佩起来。家里有鞋坏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朱,抱了鞋就朝老朱的摊点走,到了地方,把鞋朝地上一放,就坐在旁边的小凳上耐心地等着。老朱对待居民送来的每一双鞋,显得都非常认真,总是用双手抱在膝盖上,左右打量着,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鞋子,而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修鞋的人往往因为鞋面开胶才来的,可经过老朱这么一打量,可能连鞋帮上的某个细小的洞,也被老朱给悄悄地打了补丁。末了,只收个胶水钱,那块小补丁便把老朱的一份真诚钉在了鞋面上。
夏天,天气热,老朱就在摊前撑一把大大的遮阳伞,伞下总是坐满了人。冬天,天气冷,老朱就从旁边拣来一些砖块,在几位热心居民的帮助下,用彩条布在原来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小房子,这间小房子里就挤满了人,围着一只小小的火炉,喝着茶水聊天。日子便在北风的呼啸中穿梭而过。
老朱喜欢听秦腔,他有一部旧得没了后盖,前盖也贴满了胶带的收音机,从那部收音机里,老朱知道了很多自己生活以外的事情,这给老朱和小区居民的交流提供了很多话题。尤其是谈起秦腔来,老朱一口气能把各位秦腔名家的唱腔唱段扯上大半天,讲得唾沫横飞,意趣盎然。
谁也不曾留心,何时起,老朱的摊前突然多了一位女人。那女人满脸的皱纹,目光有些呆滞,一头花白的头发总是蓬乱着,穿着一身旧得有点褪色的灰布衣服,坐在老朱旁边的地上,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傻傻地笑。有时她也会站起身,跑到路边拣拾居民丢下的垃圾袋,高举着花花绿绿的垃圾袋,在阳光下一蹦三跳地奔跑,每当这时,老朱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追过去把她拉回来。情绪好的话,她会很听老朱的话,不好时,她就用牙齿狠狠地咬老朱的手。老朱贴满胶布的手上开始多了一些创可贴。
后来,小区的居民终于知道,原来那位疯疯癫癫的女人,就是老朱寻找了十年的媳妇。一天,老朱收完工,回租住的房子时,在路边的垃圾箱旁发现了她。当时她正在翻拣里面的食物,尽管蓬头垢面,但老朱一眼就认出,她就是自己苦苦找寻了十年的妻子。费了很大的劲,老朱才把她拉到自己租住的地方,帮她梳洗干净,给她找来了干净的衣服,并买了好吃的。
终于,小区门口的那片旧房屋要正式拆迁了,在屋墙上写下大大的“拆”字后的第二天,老朱悄悄地走了,带着自己的疯妻回了石鼓山老家。老朱用自己的执着与善良找回了失去的爱情。
很长一段时间,老朱的影子都一直在小区居民的心里闪现着,尤其是家里有鞋子坏了时,人们总会想起老朱,就不由地发出一阵感叹“唉,要是老朱在,就好了,多好的一个人呀!”
鞋子坏了,都可以修好,家坏了,为什么不可以去修呢?老朱那个破碎的家也该修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