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2小时紧急大营救(上)

(2006-11-06 09:57:46)
分类: 新闻
       82小时紧急大营救
         ——华县大明镇高楼村山体滑坡抢险纪实
                 

  2006年中秋节,本是一个美好节日,然而对于华县大明镇高楼村水泉河自然村的村民来说,却是一个惨痛的日子。就是这个滋润养育了祖祖辈辈水泉河人的大明塬,在10月6日这天,突然扳起狰狞的面目,给深深爱着它的水泉河村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水泉河村地处华县东南部秦岭北麓的黄土台塬,西邻大明塬,东依遇仙河。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一块又一块墨绿的玉盘垒积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台塬风貌。            
  10月6日早晨,水泉河村村民们像往常一样,起着大早,到地里忙着收庄稼。秋天的大明塬上,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上午9时许,水泉河村的巷道里静悄悄的。突然,“轰”地一声巨响,一股浓浓的烟尘迅速笼罩了水泉河村,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浓厚的泥腥味。
  村东头的部分村民走出家门,循着烟尘浓厚的地方望去,隐隐看见村西边有几户村民的房子,被大明塬上滑下的土方掩埋。有两名群众立即赶过去救人。村主任李西红忙掏出手机,向大明镇政府报告了这一情况。紧接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遂即展开。
               
                             搜救总动员 
  
  大明镇纪检书记同鹏涛第一个赶到了水泉河村。由于烟尘还没有完全散去,能见度很低,同鹏涛掏出手机给李西红打了个电话,没有打通。于是他在村道里大声喊:“西红,西红,你在哪里?”
  这时从西边的烟尘浓厚处传来一个声音:“我在这里,赶快通知大家朝外撤,我马上就过来……”话还没有说完,西边又有一个巨大的土浪向这边移动。他赶忙扭过身向村东边跑边喊:“快快快,赶快撤!”这时,他感觉到身后涌来一股气浪,听到的是“咔嚓、咔嚓”的树木断裂声。
  同鹏涛感觉到脱离危险区时,停住了脚步。他转过身,只见第二次的土浪比第一次又向前推移了30米。这时从土浪边缘的泥里爬出了一个人,浑身上下已经被胶泥裹了一层。这个人正是李西红。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险情可能还会发生,得赶快通知附近村民,赶紧撤!”
  不容耽误,李西红就忙着通知村民撤离。同鹏涛掏出手机拨通了县政府机要室的电话:“大明镇水泉河村发生滑坡了!有几户村民房子被掩埋,情况非常严重!请县上赶快安排救援!”                       9时20分,渭南市中心医院里,给84岁的重病母亲刚挂上吊针的华县县委书记王健知道了这一消息,他放下电话就往外走。他和县长薛东江一边朝现场赶,一边给各分管领导通知,给驻华县、华阴的部队领导打电话求助……
  大明镇镇党委书记郭长会正在家里给父亲办丧事。在父亲的坟地上,墓口还没有封,接到电话,身为独子的他脱下孝服,奔向了水泉河村。镇长冉应纯用了不到20分钟也赶到出事地点。
  9时25分,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秦沛潮带领医务人员,带着医疗设备,赶往现场……
  9时30分,华县公安局副局长吴银成边走边给县消防大队打电话,安排消防官兵赶快出警救人……
  事件发生后短短30分钟内,公安、消防、医疗、民政、城建等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及300多名工作人员已经集结在水泉河村,投身到紧张的抢险工作中。
  9时50分,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华县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成立了由县长薛东江担任救灾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孙建升、常务副县长杨森明为副总指挥的现场救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现场救援、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灾民安置、后勤保障等7个工作小组,由9名县级领导牵头分别展开工作。
  经过紧张的调查,很快得知水泉河村有4个村民小组的24户共94间房屋倒塌,其中17户家中无人,有7户13人被掩埋在泥土之中,泥土大约有5万方。灾害使水泉河村生产生活设施毁坏,农作物、道路受损,电力中断。
  为了落实县委书记王健“早抢一分钟时间,就多一分钟希望”的抢救思路,救援指挥部根据村里群众提供的情况,以最快的速度绘制出了一张24户房屋的平面示意图,上面标注了13名失踪人员大概所在的位置,便于抢救人员现场作业。
  10时30分,300多名当地驻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以及300多名干部群众到达现场。
  救援组立即展开现场救援,挖掘机、装载机、机器轰鸣;医疗救护组各项医疗救护设备,医护人员现场随时待命;撤离安置小组立即动员附近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并立即对24户倒房户群众对口安置;安全保卫组组织警力在现场设立了警戒线,防止围观群众进入危险区域;事故调查组立即对灾情及失踪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搜集所有灾情信息,为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参考。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在灾害现场,救援组根据地形地貌情况,从滑坡面南、北、东3个点,开辟了4个工作面同时作业,组织调用干部群众、公安民警和解放军战士600余人,投入挖掘机4台、装载机6台,采取机械、人力相结合的办法,分三班轮流作业,昼夜不停地开展搜救工作。
  之后,又进一步加大搜救力度,推房伐树,拓宽运输通道,增加2台挖掘机、15辆运输车,并组织了6支群众抢险突击队,调用60名精壮劳力实施抢险搜救。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大队队长熊向军发现现有的设备已经无法完全处理险情,便及时向上级反映,希望增援相关设施。随后西安消防支队增援带来的蛇眼探测仪、万向切割器、生命探测仪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心骨的力量
 
  灾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市委书记刘新文获悉情况后,立即赶到水泉河,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对救援工作提出了要加强抢险工作的组织协调,按照既定的救援方案科学指挥,不惜代价,尽快把被埋群众抢救出来;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的要求。
  市长曹莉莉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搜救工作。她要求指挥部要集中救援力量加快掘进速度,维护好现场秩序,争分夺秒搜救被掩埋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确保他们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对受伤群众要用最好的药,抽调最好的医生精心治疗。
  当日下午4时,副省长李堂堂赶赴华县察看了灾害现场,看望了救援人员,要求加快救援进度,尽快抢救出被埋群众,安置好撤离出的群众;对附近可能再次受灾的地区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抢险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好搜救现场,做到临危不乱,确保不发生衍生灾害。
  身在外地的省委书记李建国亲自打电话了解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
  正在北京开会的代省长袁纯清通过电话作出指示,并于10月7日专程从北京赶回,直奔华县大明镇高楼村滑坡灾害点。在听取了华县关于处置滑坡灾害的情况汇报后,袁纯清充分肯定了华县的抢险救援工作,同时结合抢险工作实际,作出扩大工作面、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规范救灾现场秩序、积极做好倒房群众安置工作、整体扶贫搬迁、加强监测、消毒防疫、事故调查等十条指示。
  灾害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的高度重视。他十分关心遇难群众的救援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全力抢救被埋人员,查清垮塌原因,做好预防工作。”
  曾副总理的批示为整个救援工作指明了方向,整个救援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县委书记王健和县长薛东江一起,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协调驻地部队和厂矿,调集官兵和抢险救灾车辆,解决救灾工作的重大问题。因为操劳过度,几次出现血压升高的状况。
  大明镇党委书记郭长会、镇长冉应纯、副书记李伟峰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迅速组织群众搜救被埋人员。镇长冉应纯身上装着降压药,守在滑坡现场,三天没合眼。
  高楼村支部书记吕顺德,在自己姐姐被埋没的痛苦中,毫无怨言地带人冲锋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组织开展抢险搜救工作,坚守在不断裂缝的现场和群众一起指认失踪人员可能被埋的方位。
  在这一次突然的巨大灾难面前,华县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面对灾害威胁,冲在一线,奋力抢险,用自己的汗水和真情,把“关注民生,关爱生命”信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从死神手中抢回一少年
 
  16岁的屈磊在睡梦中被压在了土堆中。在抢救曲磊的10个小时里,围绕着与死神的抗争,在救援现场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感人场景:当时,整个土崖滑坡近200米,5万余立方米的坍塌土方将村民的房屋、大树及生活区全部掩埋,而且塌陷区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坍塌。“搜救屈磊的过程,不啻与死神的赛跑。”回忆灾难发生的那一刻,华县消防大队大队长熊向军感慨地说。
  滑坡现场的泥流还在缓缓移动。消防队员现场一寸寸地搜寻。突然,泥土和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呼救声,“救命呀!”
  “这里有人!”听到呼救声所有人员心头一震。
  据村民提供的情况,埋在废墟下的是16岁少年屈磊。他的父亲屈自强说,当时他们两口子下地干活,孩子在床上睡觉。闻听村子轰隆隆地巨响,回来一看,孩子已经没有了踪影。
  得知孩子还活着,屈磊的父亲喜极而涕。
  熊向军迅速向现场指挥的副县长蔡学明汇报。蔡学明立即发布命令,“立即组织搜救。”
  这时赶到现场的大型机械,将传出呼救声的废墟上方的泥土掀开。村民们拿着蹶头、铁锨顺着声音开挖。随着铁锨飞扬,大堆的泥土被刨开。呼救声更加清晰了。
  “没错,向正北方向,孩子就在这里。”泥土还在缓缓向前移动,灾情仍在发展。10时07分至10时50分先后出现了4次小范围的滑坡。同时,由于无法准确探知孩子的姿态和位置,加上废墟上还覆盖着7.8米厚的泥土,孩子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现场搜救指挥部果断决定,立即改用人工开挖掘进的方法进行搜救。他们迅速组织身材较小的战士,根据现场地形,即沿房屋地面向下挖出高度60公分、宽度为30公分的仅可容一人的地道,逐渐向孩子被困的方向推进。
  掘进的地洞里光线很昏暗,电力部门拉来了电线和照明设备。借着灯光,猫身在狭长的洞子里作业的小战士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满头满脸流淌着和着砂土的泥水。一双双防护手套被砂石和砖块磨烂,被扔出洞外。随着小战士手指上滴答的淋漓鲜血,地道一寸寸向废墟下那个被困的生命延伸。
  中午13时,施救人员已经能通过地洞的缝隙和废墟下被困的屈磊交谈。而这时,由于极度的恐惧与体力透支,屈磊的情绪严重失控。在黑暗的空间里大喊大叫。情况万分危急。
   “别着急,外面正在营救你。”闻讯赶来的市长曹莉莉一来到现场就不顾危险,钻进开掘的洞子,告诉还困在塌方下的屈磊。参加搜救的公安人员也进入地洞中给屈磊喊话。洞外早已等候在现场的医务人员将备好的氧气袋、营养液递过去,消防队员用一根小管通过缝隙往里输送。眼看着送进洞中的一小瓶葡萄糖营养液慢慢下去,孩子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守候在洞外搜救人员心情稍稍平静了一点。
  这时救援工作出现了新的困难。实施搜救的战士发现孩子被困在一扇倒塌的铁门和楼板之间。开挖的救人通道却正好在铁门的下面。这扇铁门的阻隔让救援工作再次受阻。
  消息传开,立即有村民从家中抬来了一台切割机。但是在狭小的地洞里使用切割机,会产生大量烟雾。为保证孩子万无一失,一台氧气焊机被迅速抬到了现场。
  15时40分左右,村民开始用氧气焊将压在屈磊身下的铁门切割开来。但由于空间狭小,第一次切割的口有点小,又进行了二次切割。这时,大家都以为会顺利救出被困人员,但一块现浇混凝土的阻隔,使得救援官兵无法救出被困的孩子。营救工作再次受阻,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
  这时,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徐西建、西安消防支队战训科长刘铭带领西安增援部队赶到了现场。他们商量后,决定用凿的办法对混凝土进行分割。同时西安市消防支队带来的蛇眼探测仪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探头伸入屈磊容身的空间,孩子被困周围的情况清楚地显示在洞外连接的屏幕上。万向切割器深入洞中小心地将孩子周围的钢筋等杂物剪掉。孩子容身空间扩大,消防队员递进去一把凿子,孩子在消防战士指导下和外面的搜救人员一起开凿,搜救工作进度加快了。
  晚上8时,夜幕降临,16岁的屈磊被成功救出。
  武警官兵将孩子抬出洞口。等候在现场的医护人员对屈磊进行紧急治疗:吸氧、患肢包扎、检查意识、检查心肺……
   呼啸的救护车将孩子送入县医院,进入24小时特护。经过一周多时间的精心治疗,屈磊痊愈出院了。回忆起死里逃生的经历,屈磊和他的家人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救援人员舍生忘死的奋力救助。他们向县委、县政府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