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冬枣市场提前一个月升温
与水枣市场的冷清形成明显的反差,大荔的冬枣今年却很走俏,尽管距离冬枣上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自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客商便纷纷扎进大荔县城,等待时机,冬枣市场也较往年提前了半个月开始升温,一斤冬枣市场上卖到6元至7元,6斤装的一箱冬枣市场批发价都在40-50元。
8月23日下午,在大荔县城大华路几家果品中介代理机构,记者看到每家机构都住满了前来抢购冬枣的客商,一位姓张的先生告诉记者,他老家在临渭区官道乡,自己来大荔从事果品中介已经10多年了,今年的冬枣市场前景很好,从目前的行情来看,冬枣的价格还会有所抬升。
在大荔县城大华路红枣商务大楼内住了1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冬枣客商,来自杭州的枣商章炎说,他们的果业公司在杭州是比较大的一家,自己是第一次来大荔收购冬枣,往年都是在云南昆明采购冬枣,今年他在海南收购芒果时,听海南的朋友介绍大荔的冬枣很好,于是今年8月10日专门赶了过来,到了后发现大荔冬枣肉质致密细脆、酥脆爽口、多汁无渣、浓甜味美,质量远在昆明冬枣之上,而且比山东的冬枣成熟期要早一个月,具备提前占领市场的先机条件。于是,自己就一门心思扎在了大荔。目前已经发了五六次货,由于果实还没有完全成熟,每次都是象征性的发上200多箱,公司反馈回来的消息说大荔冬枣在浙江市场反响很好,很受消费者喜欢。
来自山东东营的枣商郑建伟是几个枣商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年刚刚19岁,他说他们当地也产冬枣,但成熟期在10月中旬左右,大荔冬枣比他们山东冬枣要早熟一个多月,所以山东许多有销售网络的果商也纷纷来大荔采购冬枣,他今年已经发了4次货,一共能发800多箱冬枣,估计再有半个月多大荔的冬枣就成熟了,到时候发的会更多一些。
据红枣商务大楼的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大荔县委、县政府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大荔冬枣栽植目前已经发展到15万亩,年产冬枣30多万吨,目前驻扎在大荔县城的冬枣客商至少有200多家。
(4)、“红雨林”红遍东南市场
据了解,大荔县冬枣产区主要分布在赵渡、雨林、安仁、范家、埝桥、平民等洛河以北的许多乡镇,洛灌区和黄河滩的肥沃土壤为大荔冬枣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大荔冬枣果实圆似苹果,平均单果重2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35克,果皮薄而脆、赭红色、不裂果,肉质致密细脆、酥脆爽口、多汁无渣、浓甜味美,内含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被人们称赞为“百果之王”。
8月24日上午,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绵绵的秋雨,记者一行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位于大荔东北部黄河滩区的赵渡镇,该镇是大荔冬枣的一个主产区,可惜由于飘飞的雨点使得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记者没能看清窗外那一派秋韵盎然的迷人景致。
走进赵渡镇雨林村一组李胜利家时,其家人正在屋里忙着将新采摘的冬枣装箱子,不大的房间里堆满了装好箱子的冬枣。
李胜利说,2000年他承包了200多亩地载植冬枣,另外帮助外地客商管理了200多亩的冬枣,今年已经发了9次货,一共能发2000多箱冬枣,一箱发价都在50元左右,目前全年的成本已经收回了,枣子还没有完全成熟,从市场行情来看,今年的冬枣市场很好。
雨林村一组郝允浩说:“多亏了政府引导的好,2000年村里开始发展冬枣,现在全村404户村民有相当一部分都栽植了冬枣,今年开始已经普遍受益。我家栽植了15亩冬枣,今年预计能产冬枣5000多斤,估计收入2万多元没有问题。”
郝允浩说,为了打开市场销路,村上以种植大户李胜利带头,几户农民自发联合在2004年成立了果业公司,注册了“红雨林”冬枣商标,开通了“红雨林”冬枣网站,公司在西安和温州设立了办事处,现在村民只要每天坐在家里朝办事处发货就可以了,果子卖了以后办事处会把钱打回来。成立公司前,都是外地的公司出一定的价格买村里的冬枣,成立公司后,变成了了村民定价委托当地公司卖,枣农再也不会为冬枣销售发愁了,下一步他们还准备在福建设立办事处,让“红雨林”冬枣红遍东南沿海城市。
中午12点时,记者离开了赵渡镇雨林村,一路上“红雨林”的名字不停地在脑海闪现,多么富有诗意,多么寓意深刻的名字呀!从这个名字中,记者感受到了大荔县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广大农民所带来的那份喜悦,以及丰厚的收益所带给农民的远大梦想,还有在实现这个梦想途中所要付出的艰辛,相信勤劳勇敢的大荔人民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锻造出大荔红枣新的辉煌!
记者手记:
两天的采访中,记者的心情随着环境的改变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沙苑一带水枣价格“低谷”带给枣农的声声叹息,以及面对未来水枣市场的茫然和无奈,不由地让人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曾有着2000多年历史和美誉的传统作业在市场经济面前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曾孕育出璀璨“沙苑文化”的热土上的人们,曾满怀希冀地在绵绵黄沙中找寻着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飞舞的黄沙在他们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四季的阳光给他们身体镀上了一层黝黑,片片浓密的枣林间留下了他们劳作的身影,在一年的等待中,市场经济的涛声没有带来美好生活的汽笛,却将一声叹息埋在了心底,埋在了那片黄沙漫漫的土地。只有那一份憨厚的笑容和无奈的表情,带给人以深深的忧思!
而在地处黄河滩地的赵渡镇雨林村,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后带来的可喜变化,群众收入增加,精神面貌提高,处处洋溢的是一片丰收的喜悦,冬枣市场的升温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村民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是对实现美好生活梦想的自信,和壮大冬枣产业的豪迈气概。
两种现象,两种心情,真可谓“几份欢喜,几份忧”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