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无缘的火车票
辛光荣有个同学叫王涛,读初中时,王涛的父亲去世了,家里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而王涛的母亲一向身体不好,常年体弱多病,同时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也在上学,家庭负担较重,经济状况拮据。
辛光荣参军以后,每月省吃俭用,将节省下来的津贴费寄给王涛,资助其继续读高中,并打电话给王涛说:“我寄钱给你,你要好好读书,干正经事,不要花钱买衣服,到时候给你寄衣服”。每到换季时,王涛总会收到辛光荣寄来的军服。高中整整三年,王涛都是穿着辛光荣寄来的军装度过的。
2005年冬天,辛光荣探家回来到同学李英家玩,看到李英父亲脚被冻伤,于是一回到部队便让老乡给其捎回一双皮棉鞋。
辛光荣性格沉稳踏实,待人诚恳,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跟大家都能打成一片。他经常给张朋等好朋友打电话,鼓励他们好好干工作,不要昏昏噩噩混日子,年轻人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张朋曾经在西安学过食品加工技术,其后在咸阳一家食品公司工作。辛光荣鼓励他:与其给别人打工,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店干出一番名堂呢?在辛光荣的资助下,2004年张朋在渭南城区开了一家蛋糕店。
张朋说:“8月1日是‘建军节’,光荣还打电话让我在他家吃的午饭,吃完饭后,他给家里劈了两个小时的柴禾。7点左右的时候,他说后天就要回部队了,想到渭南城里的舅舅家道个别。没想到,这一走竟成了永别!听到光荣的消息后,我当时头脑一下就懵了……”说着这位辛光荣夕日的好友,不由得失声痛哭。
辛光荣的弟弟辛喜荣流着眼泪说:“我哥在7月28日时已经买好了火车票,准备8月3日返回部队,现在这张火车票还在家里柜子的抽屉放着,我哥却用不上了!”
一位部队战友心中的好兄弟
8月5日,武警新疆总队第一支队司令部通信股股长谭强哽咽着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
“辛光荣是一个爱学习、肯钻研的小伙子。通信是个高科技的问题,工作之余,他总是购买书籍,自己钻研,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
“去年部队搞信息化通信工程三级网升级改造工程,三百多米的50公分宽的地沟常年没有打开过,地沟内空气稀薄,辛光荣一个人来回钻了50多趟,胳膊、膝盖都被磨烂了,可他把危险留给自己,坚持一个人完成了这项工作。与地面垂直距离为30米的高空架线作业,辛光荣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
“辛光荣是通信班班长,对待战友亲如兄弟,战士陈明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伤,生活不能自理,辛光荣每天给他穿衣服、喂饭、打来洗脚水给他洗脚,被褥脏了给他洗被褥。”
谭强哭着说“我想他”,结束了和记者的通话。
随后,记者电话连线了辛光荣的几名战友。辛光荣的战友朱忠钰告诉记者:“辛光荣随和亲切、乐于助人,诚实乐观,工作中遇到重活、累活、危险的活他总是抢着干,他是我们特别尊敬的老大哥。”
“2003年底,警通中队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新兵,家庭非常困难,父亲生病无钱医治,这个名叫李红的新兵无意中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辛光荣,辛光荣立即把2000元钱匿名寄到了李红的家里。这名战士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这钱是辛光荣寄去的。”
“7月31日,我和辛光荣通了电话,他告诉我,8月5日也就是今天他就归队了,他告诉了我他将乘坐的火车车次,让我今天去火车站接他。我们都在等着他回来,不想等来的却是他不幸的消息。我很震惊,我失去了一位亲兄弟、好战友,心里很难过。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他真的离开了我们。”
8月5日,新疆武警总队第一支队副政委朱广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辛光荣同志忠实履行了一名武警战士的神圣职责,他爱憎分明、正义勇敢,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毫不畏惧,充分展现了一名武警战士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他勇敢与歹徒搏斗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他的英雄壮举是我们武警部队的骄傲,更是渭南父老乡亲的骄傲。鉴于辛光荣同志的英雄壮举,我们准备建议上级部门对辛光荣同志大力褒奖,并打算在部队内部开展向辛光荣同志学习的活动。”
辛光荣,你永远活在战友们的心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