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王余佑与易县南头大寺

(2018-02-25 00:12:59)
标签:

转载

分类: 饶川研究

王余佑(16151684),字申之,一字介祺,号五公山人,又称王五公,“北学”的重要学者之一。王五公是孙奇逢的学生,在易县西部的双峰村客居二十多年,其间,王五公经常到附近村访朋问友,南、北半石就是他常去的地方,并有诗作留下。有《冬日赴南半石魏祥福斋头小酌》:

山客闲招引,相邀过北溪。

日斜峰影倒,冰冻岸流齐。

残雪花绿,干茆丛护泥。

回看支杖渡,沙径晚烟迷。

王五公还有一首七言绝句,《半石村平地一峰矗起,松柏如髯,上构大士庵,亦奇观也》,是写半石村的孤峰寺。这座寺院就是今天的南头村的大寺。孤峰高约三、四丈,东陡西缓,似向东踞坐。一条石阶小径蜿蜒到峰顶。峰顶上建有观音庙。1960年,南半石村,因修建安格庄水库迁至西陵大红门的东南部,取名“新畔石”;北半石村分为南头、北头二村。诗是这样写的:

平沙壁立小巃嵸,秀骨稜稜万木丛。

应是秦鞭驱不动,独留一柱镇虚空。

巃嵸”,音“龙总”,是不常用的生僻字,没有简化字。这二字源自于宋欧阳修《秋怀二首寄圣俞》诗之二:羣木落空原,南山高巃嵸。是说山势高峻貌。诗中还用了一个典故――“秦鞭”。秦鞭,最早是说秦始皇作石桥要过海观日出,有个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头走得慢,神人用鞭子驱赶,至今石头都是赤色的,且全都起立东倾,如相随状。传到后来,说秦始皇以法术召石,石自行,石头至今都向东,石上隐约可见鞭打的痕迹。到秦始皇修长城时,这个传说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砌长城的砖每块都有四、五十斤重,大石头每块都有好几百斤重,要运上山很困难,有个老婆婆纺了线给人捆石头用。不管石头多重,只要用这根线捆上一拉就很轻松地上去了。大伙干得又快又轻松,加快了修长城的进度。这事叫秦始皇知道了,他把大伙的线收集起来,结成了一个鞭子,赶起大石头就跟赶进牲口似的,把没用的石头往海里赶。这个鞭子就是秦鞭。易县境内有燕长城和明长城,王五公借用这个典故来形容这座孤峰很有意境。

笔者于1984在一次工作机会首次见到这座孤峰,颇感惊奇,当时孤峰下边是学校,峰顶上无建筑,可能是在“文革”时期给拆除了。20115月笔者首次正式拜访了这座孤峰,其时学校已拆除,校址成耕地,峰顶上已重建了观音寺。孤峰下的耕地上碑石扑地,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兴衰。而今读了王五公的诗,越发感觉此峰虽小,却文化厚重,从而更感到易县的山水村落无不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作者:赵文彰

2016-4-6http://s3/bmiddle/001iKyNkzy70VpBgKNIb2&690

http://s9/mw690/001iKyNkzy70VpIsS2458&690

http://s11/mw690/001iKyNkzy70VpW3VvY4a&690


http://s10/mw690/001iKyNkzy70VqC0lsZb9&690

http://s5/mw690/001iKyNkzy70VpLTumM54&690

http://s12/mw690/001iKyNkzy70Vq1o9OHbb&690

http://s3/mw690/001iKyNkzy70Vq3DIjw62&690

http://s16/mw690/001iKyNkzy70Vq6il79df&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