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耀峰
高耀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2,771
  • 关注人气:1,8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鬼对话》1

(2010-04-11 21:20:38)
标签:

杂谈

人鬼對話百餘問

    筆者有幸和這位冥幽界的地位高、極富內涵、口才好、且願意和陽世人交流的三王子結緣,是一件千載難逢、萬人難覓、唯我獨有的幸事。在採訪完三王子的東征故事後,筆者意猶未盡,唯恐從此永遠失去和三王子「見面」的機會,於是又抓緊時機和三王子進行了幾次接觸。為了使每次的接觸莊嚴鄭重,作者特意精心準備了一百餘個各式各樣的問題向三王子求教。

這些問題大都是俗世人們最感興趣的問題,也是肉身人永遠爭論不休的問題。

畢竟是人和鬼對話,這些問題從鬼的角度看,也許過於幼稚,有的過於尖刻,有的問題難度太大,超出了三王子的認知範圍,強人所難。但希望三王子不要生氣、不要怕麻煩、不要嫌囉索,以主帥的胸懷,以佛菩薩的慈悲心腸,從教化人的立場出發,儘量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不想回答的,拒絕回答就行了。不知道的,也就不用回答了。筆者知道,另一個世界可是比人類世界要龐大無數倍,人僅僅是六道輪迴其中一道而已。另外還有一個超出六道輪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更玄妙、龐大的世界。所以,即使是三王子,也只是六道輪迴中鬼道中的一員,不是所有事情都知道。

問題分為四個專題。

一、關於三王子所率軍團的有關問題

問:上次因為你講的十分流利,我怕打斷你的思路,有些問題當時雖然想到了,但是沒問。有些是在整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些則是後來斷斷續續想起來的問題,現在我把這些問題整理出來正式向你詢問,希望你認真如實回答,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用回答。

一、

問:你率領的人數確實是十萬嗎?據聖容寺師父講,幽冥界對時間、數字記憶比較模糊一些,所以我在此再核實一下。

答:我出來的時候確實帶的是十萬人。比十万略多一些,号称十万大军。在一路上斷斷續續死了些。現在和你們一樣,也有講不清楚的地方。有發生事件的地方,就講得清楚一些,沒有發生事情的地方就講得粗一些,甚至不講。三年時間,一路上不可能事無巨細,記得那麼清楚、講得那麼清楚。

二、

問:你一共率了幾個軍團?一個軍團一般有多少人?

答:上次講東征經過時記得已經答了。我帶有十位大將軍。每位大將軍率個軍團。但兵力數字不一樣,也不確定。一個將軍帶有三萬、二萬的,個別還有一千、兩千的。 ()

三、

問:漢軍收兵、出擊是吹號還是打鼓?羅馬軍團的軍旗和漢軍軍旗的顏色和圖示分別是什麼樣的?

答:鼓也有,號也有。我們的軍旗是白藍相交。旗上的標誌我忘了。當時突然決定東征,所以旗幟的標誌還沒有真正決定下來。我們的旗上當時是什麼標誌,我已忘了。()

四、

問:你們用的水壺是用什麼做的?碗是什麼做的?

答:你說的是在我們羅馬還是在我們家族?在我們家族裏,有銅的、木的,銅上也鑲邊。以木為主。()

五、

問:你們用弓箭嗎?除了刀,還用什麼兵器?

答:弓箭也有,盾也有,戰刀也有。()

六、

問:你在前边講,你們的魚鱗陣是用盔甲做鱗。這麼說,中國書中講到羅馬軍團的魚鱗陣時,說是用盾牌,顯然是錯的。在這裏一是請你證實,二是感謝你糾正了一個中國學者的錯誤。

答:這一點,高科長,我沒有糾正。我只是說我出來後,也有後邊的時代,魚鱗陣是羅馬軍隊的陣法。史書上講的也有對的地方。我只能這樣回答。

七、

問:你們全是騎兵嗎?有沒有步兵?假若兩種兵種都有,各有多少?

答:我們出來時百分之八十是騎兵。百分之二十是步兵。但是輪流騎,輪流步行。走二、三天,輪一下,後面的騎,讓前面的步行。沒有一直是騎馬或者是步兵的。這麼遙遠的路途,不能讓我們永遠騎馬,步兵永遠走路。 ()

八、

問:所有軍團都一起行軍,還是分開一段距離?十几万大軍一起行軍,籌糧草和住宿都是大問題。尤其在人煙稀少的大漠和草原。據一般軍事常識,應有一定距離。若真如我的分析,那麼你們一個軍團和另一個軍團之間能相距多遠?比方說一天、兩天的路程,你們相互間如何聯繫?

答:到你們中國後,前面到了一個地方,尾巴還在另一個地方。但是我們第一次來中國,軍師說:總之,前面的騎兵要慢一點,等等後面。休息(宿營)時,我們都在一起。五米一個帳篷,五米一個帳篷,構成一個大圓圈,我們在中間。也就是指揮官在中間。我們所有部隊全是這樣紮營。我們分成四路行進。首尾相顧。當然相互有聯絡。

九、

問:請問,你們東征西域,有幾萬里之遙。中間必須路過當時不屬於羅馬的地盤,如伊朗,當時中國叫安息,你們叫帕提亞。過這些地方打仗了嗎?如果沒打,是用什麼外交手段?從你們的羅馬東邊境到中國邊境走了多長時間?

答:羅馬和中國之間,確實有一個國家,但不是你說的這兩個字,我們經過了,但沒有打仗。出來時,這些問題已經考慮到了,為了不在路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全喬裝成商人了,穿便服。所以我們帶了羅馬的許多商品,到必經之地,我們就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和他們做生意,既是掩護,不易引起他們的懷疑,也解決供養問題。當時我們走的地方人也不多。從羅馬邊境穿越這地方到中國邊境是一年零二個月時間。

十、

問:你們從羅馬出來,一路全走的是陸路嗎?沒有坐船過大海嗎?若走過海路,過了幾次?請你儘快畫一個行軍路線圖。

答:高科長,十几萬人以馬為主,一路全走陸路,沒有坐過船。

十一、

問:你們一路上肯定有受傷有病無法行軍的,你們如何安置他們?

答:我們一路上確實有病受傷的,我們不能拉下他們,把他們扔在異國他鄉,都是抬著他們,扶著背著他們走,什麼時候他們要是斷了氣,我們就地把他們掩埋了。

十二、

問:你們有沒有逃兵?若有,如何處置他們?

答:確實有逃兵。處置十分嚴厲。你要是說到我們羅馬的酷刑,那是十分殘忍的。把逃兵抓回來後,就是釘十字架,不是釘你的腳,就是挖你的眼,弄得你生不如死,慢慢地苦死。為什麼現在的聖容寺的師父說我們業力很重,也包括我們有這個酷刑。

十三、

問:有沒有違犯軍令的?如有,如何處置他們?

答:當然有。很簡單,如果有違反軍令的,一刀解決。(军师翻译时配合了一个潇洒的手掌横在脖子来回拉的动作。---作者注)

十四、

問:士兵年齡一般有多大?

答:小的十七、八歲,大的三十歲左右。打仗就是要年輕的,老弱病殘怎麼佔領這個國家呢?

十五、

問:你們的兵是按國家法令強行徵召的,還是自願來當兵的?士兵有薪餉嗎?

答:我們那時佔領你們國家時,有一半是自願當兵,親人,六親眷屬,做官的。也有下令徵召來的。一個家裏,有三個男丁,必須有一個或者兩個出來當兵。既然人家出來當兵,必定要分給口糧物資呀。

十六、

問:你們東征西域的口號是什麼?

答:那時候,我們東征西域的口號是:「我們一定要佔領這個肥沃的土地,若佔領不了這個國家,我們就不配做羅馬的子民。」我們當時雄心勃勃,都認為一定可以把這肥沃的土地拿到手,可惜喲。

十七、

問:你們有沒有盾牌?你們在無人煙的地方行軍,搭帳篷嗎?

答:我們在羅馬時,當然有盾牌,但在侵略西域時,沒有帶。軍師說,要走這麼遠,長途行軍帶這東西很累贅,就不要帶了。我們當然有帳篷,到了無人煙的地方就紮帳篷。沒有帳篷我們怎麼休息呀!

十八、

問:你們部隊的組織架構分幾個層次?比如,最低一層管理多少人?幾層機構如何稱呼?

答:說到這一點,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你們是旅長比團長大,我們沒有。第一隊誰來管,第二隊誰來管,一個人管多少,一視同仁。吃的一樣,穿的一樣,睡覺各方面一視同仁,沒有你們的高低區別,是平等的。

十九、

問:從你講的其中一些故事看,你講的你身邊的具體生活事情較多,也就是說,體現管理的軍務方面講的較少。你們那個時代和今天軍隊管理的方法機構一樣嗎?比方說,今天的軍隊管理機構分三個部分:司令部,主管作戰、訓練、軍務、行軍、參謀、偵察、情報;政治部,主管獎勵懲戒、任免各層軍官;後勤,主管經費、糧草裝備保障,你的軍隊是這樣的嗎?

答:高科長,你的想像力好豐富喲。你把今天的軍隊的管理方式搬到我們那個時候了。那時候,我們沒有這麼多軍官和部門,只要我下一道命令,全部人服從就行了。讓一個人管糧草,你管好就行了。十萬人中超不過五個人。一路行軍,那有後勤部啊。

十九、

問:從故事中,知道你除了有一位聰明能幹忠誠的軍師,還有四位副帥,他們平時是如何分工的?

答:一路上,我真的很佩服我的軍師。雖然他現在坐起蓮台了(意即去佛祖的西方極樂世界——作者注),但是他把他的功能留在花花身上了。這母女二人比起來,女兒頭腦比李金蘭好。但我三王子本人、肉身李金蘭和女兒三人加起來,也比不過軍師他。別看他三十歲左右,腦袋很好,看人很準。

問:你說的是融解嗎?

答:對。軍師融解。我的四位副帥怎樣分工呢?就是你來管主……他來管行軍,一個是戰術,一個是先鋒官,管佈陣。軍師把一切都分清楚,我就和儡壘一樣,什麼也不用操心。

問:對不起,再問一下,上次講的第一個副帥分工我沒有聽清,請你再說一遍。

答:高科長,講到分工,肯定,從古至今,主帥的性命比任何人的命都重要。多少人要把主帥保護好。這是第一責任。第二,才有人管戰術,作戰,命令才能下去呀。()

問:我明白了,一名副帥主管主帥安全警衛。

答:對。

二十、

問:你講到,你自殺時,陪你左右的是軍師和一位副帥,這位副帥叫什麼名字?

答:在我自殺時,陪我自殺的副帥的名字叫契蒂治契烏.奧美迪嘎。這就是那時的先鋒官,他就是打仗時衝在最前面的那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