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耀峰
高耀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2,834
  • 关注人气:1,8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亲历的一起灵魂附体事件》第62.63篇

(2010-04-07 20:35:31)
标签:

杂谈

第六十二篇

 

 

上接第六十一篇(军师此时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对我百般维护,多大困难也不言败的人,此时此刻,他和我一样,也想到了死。)

 

 

 

此时,几名将领说,她们一个女流,那么勇敢,她们为我们男人而死,而我们这些男人还这么苟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接受招安,本是为了梅美莉娅她们活的更好,既然她们全死了,我们还招安干什么?将士们和我们一样,也感到绝望。

我们就剩下了不到2000人了,所有人都感到彻底绝望了,想到死。我们很快统一了认识,决定为梅美莉娅她们四人集体殉葬。

这时候,军师对我说:“三王子,不管怎样,你不能死,你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还年轻。还没有后代,没有妻室,还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在盼你回去娶她啊。所以你得回去呀。”

我说:“你有妻室,就更该回去。难道你不想他们吗?”

他说:“我无所谓了,可你呢,人生刚刚开始。”

我说:“不。你们全死了,我一个人活下去还有什么用?有什么意思。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近2000人排成整齐的队伍,人人手握战刀,面朝西方,跪在地上,只等一声令下。

突然,军师说:“不,我们不能这样死。我们要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

有人问:“我们还有什么衣服啊。”

“你看他们送来那么多衣服。我们为什么不穿?”

“那都是汉军的衣服,穿上等于我们投降他们了!”

“不。我们这么寒酸地去死,身上都不挂一点衣服,要么破烂不堪。九泉之下能对得起梅美莉娅她们吗?这些衣服可是她们四个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虽然穿着他们的衣服,可是我们的心和身体永远是罗马的。我们死了,灵魂也不会留在这个国家,几千年几百年后,我们成为鬼以后,这地方永远是我们罗马的地方。多少朝代,也是罗马的朝代,他们多少人都抢占不了,懂吗?”

军师的话有道理!于是我们放下战刀,都穿上了崭新的招安服。

这时候,军师又说:“我们不能一齐死,既然我们一起殉死,我们必须把三王子先安顿好。我们不能让他在露天当鬼呀。他也有忠言,我们先把他好好葬了。”

这一路,他处处为我着想,百般照顾,已到这步田地,他还时时想到我,我从心底里感激他。

这时候,我手里也拿着一把刀。

可是,我一路上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现在,却要自己杀自己了,我拿刀的手不由自主地发起抖来,怎么办呢?大家都在看着我呀。他们已做好了自杀的精神准备。而我,此刻却想起我的家人,想起了我心爱的姑娘,在这即将离世之即,我万分地想念她。

军师象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要不,我派几个人护送你回去好吗?”

我坚定了一下心理,说:“不。军师。你看个地方吧。”

“好。”军师朝四野观察了一下,这片缓平的高山,四面陡峭,上边平坦,从南边的大山上延伸过来,南高北低,东西长约二百米,南北约有三四百米,他看上了位于最上头一处最高的地方。于是,派了十几个人去挖坑。

军师交待说:“要挖能埋三个人的地方。”

战士们挖了一个深四米,宽五米的大坑。

这时候,军师象安慰我似的说:“王子,你放心吧。我们生不能同时生,而死,我肯定陪你一同死。一路上我陪你到这里,死我也一定给你做伴。就算几千年几百年后,我们还在一起,好吗?我们今天就发出这个誓愿来。”

说完,军师跪了下来,虔诚地望着天空说:“上天,你们如果有灵的话,能不能用你们的神通把我们葬在一起呀。不要让我们的这些将士的尸体撂在这儿,好吗?上帝啊上帝,你最后满足我们的愿心好吗?”

我在中间,军师在左边,一位副将在右边。他们都是陪我的。我狠了狠心,对准我的肚子用力一刀,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下边还有几句话,我现在明白了,当时军师发了这个愿,就是利宾菩萨在那里,就把我们入土为安了。你们今天看的那个地方,都是我们二十万的鬼魂在那儿栖息。

 今天,我们东征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三王子讲故事真是干净利索,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当我听得正回肠荡气,唏嘘不已,万分入迷时,他嘎然而至。三王子的东征故事到这里就完全讲完了。

尤其最后边这几千字,笔者连一个字也没有删加。有心人可用录音核对。

读者对他的讲故事水平、军师的翻译水平自是可以评判。

此时,是2006年5月6日夜里23时。

 

 

 

 

 

 

第三十三章  人鬼情缘, 故事以外的

故事,采访结束,笔者临行前告别,花花

闲聊,却聊出比三王子东征故事更勾人下

读的故事,鬼要西瓜吃,鬼要降“非典”,

鬼要解放敌人,人鬼结怨,也以怨报怨

 

当天晩上23时,三王子就把他的东征故事正式讲完了。故事悲壮,凄美,流畅,与众不同,令人回肠荡气,令人回味无穷。这故事越到后边,越讲得流畅、生动,三王子讲得动情,细节情节繁简得当,节奏不急不缓,用词简洁准确。原来我想,先录下音,再落到纸上,再进行整理。可当整理时才发现,对于我这以靠别人讲自己真实发生的故事而记下来便是文章的所谓纪实作家来讲,简直是最大的幸福:不但故事的离奇曲折动人新鲜是一流的,而且讲故事的水平也是一流的。语速适中,饱含感情,抑扬顿挫,没有许多人讲事时贯常有的口头禅、痼癖话,没有不必要的重复话,没有讲了后边忘了前边,没有前后次序的颠倒。也很少有没有讲清楚的细节情节。我真希望这故事继续讲下去。

 

 

 

 

第六十三篇

 

 

上接第六十二篇(当天晩上23时,三王子就把他的东征故事正式讲完了。故事悲壮,凄美,流畅,与众不同,令人回肠荡气,令人回味无穷。这故事越到后边,越讲得流畅、生动,三王子讲得动情,细节情节繁简得当,节奏不急不缓,用词简洁准确。原来我想,先录下音,再落到纸上,再进行整理。可当整理时才发现,对于我这以靠别人讲自己真实发生的故事而记下来便是文章的所谓纪实作家来讲,简直是最大的幸福:不但故事的离奇曲折动人新鲜是一流的,而且讲故事的水平也是一流的。语速适中,饱含感情,抑扬顿挫,没有许多人讲事时贯常有的口头禅、痼癖话,没有不必要的重复话,没有讲了后边忘了前边,没有前后次序的颠倒。也很少有没有讲清楚的细节情节。我真希望这故事继续讲下去。)

 

说真的,毫不夸张、毫不奉承地凭心而论,我遇到了一个迄今为止,我唯一仅见的讲故事高手。这就为以后的整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严格地讲,以往那些我曾经写下的约400万字的涉及数百人的故事全是写出来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纪录下的故事。显然,一般情况下的写故事,即是纪实,有人讲述,创作的成份也很大,尤其一些长篇故事,因为讲故事人的水平有高有低,口才有好有坏,有的人粗细难以把握,该细处不细,该粗处不粗,有的顺序讲乱,前后颠倒,相互人物关系讲不清,有的语言贫乏,词不达意,一句话缺字少词等等,所以,故事虽是真的,但纪实作家要把一堆杂乱无章的事情整理成一篇象样的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是十分多的。而三王子这个故事,相对于我写过的所有故事,就容易多了。

把录音一字不拉地整理出来就完了,就这么简单!自然天成。他的讲故事,就如人念现成的书和报纸一样顺畅流利,我感到十分轻松,不用添加,不用删除,的就有添减,平均三四千字中也添减不了百字。我的最大的工作量主要是把录音变成文字,并分段落。我这么轻松地写文章,算一个作家吗?我通常理解,一个作家,首先应是创作,其次才是写实。大体有个标准吧,一个作家,要么凭空编一个故事,写一本书,要么,别人提供或者自己选中一个现成并已成文的故事,比方说这个故事有五万字,而他在这个故事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加情节,加故事,加上细腻的心理、环境、风光景物、细节描写等等,拓展成20万字、30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才叫真正的创作。而我写本文,三王子平均讲一万字,我只加上去几百字,充其量一二千字,这能叫创作吗?当然不算。

其实我也想加,想把这故事讲得长一些,可他讲的太好,许多地方,我真有加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的感觉。所以只有任他去。一是没水平加上,二是要极力保持真实,原汁原味,经得起一些较真的人把书和录音带放在一起比对。

仅从接受我采访和讲故事的水平,我发自内心地万分感谢三王子!

三王子真是讲故事的天才。

继而,我终于回到人间的现实:我是人,我以往写的那些故事是人的故事,而现在,我在以一个人的身份写一个神、一个非物质世界的灵魂的故事。我采访的也是神,是幽冥众生。既是神是另一个世界的生命,自然有人根本无法达到的能耐。是神灵在帮助我。

说远了。

次日,就是10月7日上午,本打算早上就回省城兰州,心想再不麻烦她们母女了,可又转眼一想,为什么这么匆匆忙忙呢?上午回也是回,下午回也是回,反正300多公里路,当天就到了。应该再去家中告别一下。

我是自费来这里采访,为了节省经费,我住在城外的最便宜的一家小店。于是,我结了帐,背上包又去了李金兰家。

他们自然是热情地招呼吃早饭。他们的灶房和睡觉的炕在一起。炕头有一大炉子,做饭取暖共用。也有沙发。我坐在沙发上,她们做饭,我等饭,自然又聊起来了。

本来纯粹是等饭时间的闲聊,可聊着聊着,没想到我运气真的不错,又得到许多我应该问而没有想到问,但确实有用,而且非常重要,极有意思,我极想得到的事。

起初并没有录音,随便聊。也没用笔记。不过是等饭而已,吃了就打算走。她们已讲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后我才突然想起录音了。我连忙掏录音机,她们说没必要录,我说很重要,于是我还是录了一些。

为了保持原生态的真实,让有幸看到此书的所有人更觉得可信,让有些严肃认真的人研究较真,比方说用录音比对书稿文字,所以,笔者在此依然按照前边的习惯如实记录,而没有按一般文章、文学的规律把这些零散而有用的好东西分类归到某章某节。笔者知道这完全是一种纯粹自然主义的写作方式,有悖一般文章的基本规律,缺点就是散,显得凌乱。但是,笔者有意为之,以为这恰恰是最真实的东西。

 

花花:(此段为花花直接谈,不是从李金兰处翻译而来。)

三王子、军师附体二十多年,我妈和我从来不知道三王子的名姓来历,中国的鬼还是外国的鬼。他只指挥我们干事情,写字,画地图。让我们去那儿就得去那儿,不去不干就得病。

最初我们主动去圣容寺,去了才知我们去五台山找的德元德光师父已经来了,而且他们正设下我们的牌位呼我们。一见面,三王子就说开了。他们都感到了三王子的巨大能量。师父问:“你到底是谁呀?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的真实身份。三王子说:“现在我不能告诉你。”

其实三王子谨慎得很。

那以后,我们每隔三四天就要去一圣容寺。我们最初的目的是让师父超度附在我们身上的鬼魂。师父念了几次经,没有任何效果。师父也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能量的鬼。有一次,师父陪我们上到圣容寺西边山上的小塔上。师父又问:“你到底是谁呀?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的真实身份?”

 这时,三王子才说开了:“我是罗马的太子老三。”他当时就这么说的,原话。他那时还没说他是恺撒的儿子,只说他是罗马的太子。只说他们于两千年前带兵打到这地方的。当时德元师父几次都问三王子说:“你们最后落脚的地方是不是现在被改为骊村的村子”?

三王子说:“不是的,不是的。我们的大本营不在这里,还在离骊靬村有十几里的山里”。

当时,师父说:“好,过三天,我们就去你说的真正的大本营。”

师父当时问他们的名字,他们都不说。几年都没说。直到这次你来后才在山上告诉了你。所以当时师父就给他们各起了一个名字,三王子叫融戒,军师叫融解。

三王子把他们当时驻扎的地方叫大本营。师父们找了车,从圣容寺出来又拉上我和我妈、胡姨、郭姨,还有师父从圣容寺带来的从外省赶来的几个居士共十二三个人。到了骊靬村,师父又问是不是这里?三王子说不是。于是又往前走。走不远,就在山根下了。师父让问三个子,往哪里走。三王子指示我们往右边一条沟里走。一直走,一直走,这里人烟,全荒野。每到岔路时都要问一下三王子。路非常难走,很颠簸。

一个本县的居士问:“再走的话就是蛤蟆泉了。”

三王子说:“对,就是那个泉,泉里的石头都是红红的,那就是我们将士们的血。” 

走了有半个小时,我妈说三王子有话。接下来她就讲罗马话,我翻译。

三王子说:“看,看,这里不就是我们的地方嘛。”  

这里草很茂密,坑坑洼洼。我们两个车上的人全下来了。真的有一眼泉,水里的石头真的全是红的。这地方除过那个刚才说话的本县居士来过一次外,其他所有人都没有来过。

这时候,王子就开始哭了。当然,表面上就是我妈在哭。哭得非常伤心。他接着就说:“当时,泉这边住了我们800人,就是为了保护水源。泉这边,就是陈汤的人。就为了取水,我们和他们在这里打了几仗。这山下的800人打得就剩下200人了。

我们拣了一处稍稍平坦的地方开始爬山。打算在山顶做佛事。师父和几个天眼开了的居士见了许多缺胳膊少腿的人穿得破破烂烂,非常悲惨。

师父说:“你们当时就应该走(指灵魂走---作者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