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鹂的巢

(2012-07-16 15:46:22)
标签:

摄影练习

     总想一睹黄鹂的风采,可是走到植物园南园有五层楼高的杨树前,只见高大的树枝背后偶尔瞬间飞过的黄色身影,不见一张正面像。经人指点,依稀可见密密挨挨的阔叶中间筑有一鸟巢,原来这就是黄鹂的巢!有巢必有双亲,仰头等着吧,看看能不能看到美丽的黄鹂!

  不一会儿,随着一阵清脆婉转的叫声由远而近,一个黄影直着飞过来,在树叶后面一闪,隐隐约约地露了半个身影。啊!这就是黄鹂!它是奔着鸟巢来的。

  1、 黄鹂鸟为树栖性鸟类,它们常常在高树近顶小枝的分叉处筑巢。通常巢由麻丝、棉丝和棉布、草茎等物构成。这只巢似乎还有塑料袋碎片,巢呈深杯状,外形精巧,悬挂在细树枝上,犹如摇篮一样,十分美观。

http://s12/middle/570b55f34c4de963661db&690

 

2、7月正是黄鹂的繁殖季节,每年一窝,每窝产蛋2-4枚,幼雏晚成性,刚孵出的雏鸟全身肉红色,除头和腰部有少许绒羽外,其他赤裸无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7天左右雏鸟才睁眼,16天左右离巢,离巢后的最初几天亲鸟仍给喂食。雌雄鸟共同育雏。 http://s14/middle/570b55f34c4de9669a2ed&690

 

3、我没有机会拍到清晰完整的黄鹂,从网上下载一张黄鹂近景图片(太难得了),它体形小巧,羽色鲜黄,红嘴,馨风飘羽,很是漂亮!(谢谢博友刘一佐的图片!) 

   不过,我听到了黄鹂婉转动听有韵律的叫声,的确很美妙!难怪它有春天的歌手美称!杜甫诗中描写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就是这个意境吧?                  

http://pic7.nipic.com/20100609/2707401_224337223049_2.jpg

 

4、黄鹂把巢建在稠密的树叶中,是出于利于防备天敌袭击,遮挡风雨日晒的习性。

http://s3/middle/570b55f34c4de96bb9302&690

 

5、黄鹂的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在大自然中,它可消灭许多害虫。http://s1/middle/570b55f34c4de961f3830&690

6、黄鹂在育雏期间,大量捕食梨星毛虫、蝗虫、蛾子幼虫等,据调查,黄鹂喂一窝雏鸟,每天成鸟要捕捉一、二百条害虫,以十六天的育雏期来计算,就替人类消灭了二、三千条害虫呢!
http://s10/middle/570b55f34c4de964c4a09&690

 

7、黄鹂的幼雏食量惊人,刚吃完食物不久,就又张开大嘴向亲鸟乞食。 

http://s1/middle/570b55f34c4de963f49a0&690

8、黄鹂不停地在枝间穿飞觅食,喂食大概半小时一次,每次是刚看见黄影一闪,瞬间就落在鸟巢上,这次它嘴里叼着的是一条青虫。

http://s4/middle/570b55f34c4de96a67013&690

 

9、幼雏总是饥饿难耐,迫不及待地张嘴含住亲鸟口里的幼虫
http://s6/middle/570b55f34c4de965f9565&690

 

10、黄鹂育雏大约需要十六天。雏鸟晚成性,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亲鸟即开始喂食,傍晚7时半左右雌鸟归巢,不再喂食,每日亲鸟喂食平均在100次左右。晚上雌鸟与雏鸟同在巢中,雄鸟则在附近的小树上歇息。http://s12/middle/570b55f34c4de968a191b&690

 

11、“两个黄鹂鸣翠柳”,我国自古以来就喜欢黄鹂,古诗、古文中常有对黄鹂的描写。现在歌曲、绘画中也常见黄鹂的身影。黄鹂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http://s11/middle/570b55f34c4de9673b49a&690


12、下面是两枚黄鹂的邮票。

1982年中国邮政发行“益鸟”邮票一套4枚。这是其中之一:黑枕黄鹂(左)

1980年发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邮票一套3枚,其中的“黄鹂玉兰”原画为我国现代著名工笔画家于非闇。(右)

http://s9/middle/4f3b72f2ta9a1c633d578&690      http://s11/middle/4f3b72f2t775cfbabc84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漂亮的戴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