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螺钿平脱唐镜

(2018-08-21 20:24:30)
标签: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家中怡情

铜镜,在青铜时代就是贵族们必不可少的梳妆用具。它一方面属于私人妆具,另一方面有警示和驱魔辟邪的功用。在中国唐代时,铜镜十分兴盛。唐代的金属工艺以铜镜和金银器为主,重视镶嵌装饰是唐代的主要特点。铜镜制作的极为精美,同时漆器工艺也很发达,并且装饰手法多样,有金银平脱、镶嵌、贴金银、鎏金、错金银、镶嵌、螺钿、著彩等。特别是金银平脱和镶嵌螺钿漆器方面的技术,让人叹为观止.



http://s9/mw690/001AOSNRzy7n0APe25a08&690

(图1)唐八曲圆形青铜螺钿镜。直径24厘米。2001陕西西安曲江新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倕墓出土。由宝相花、鸳鸯组成整体图案,繁花似锦的感觉。到目前为止,这类镜子出土的很少。考古发现的螺钿镜皆出自玄宗至德宗时期长安和洛阳的墓葬中。


http://s12/mw690/001AOSNRzy7n0BjnDlh1b&690

(图2)六曲圆形青铜螺钿镜。,直径7厘米。陕西唐李倕墓出土两面螺钿镜较小的一面。除了螺钿片外,其中还镶嵌着珊瑚、绿松石、孔雀石。

唐代时,很多铜镜是作为身体佩饰使用的。在陕西唐李倕墓出土的三枚铜镜中,除了这枚螺钿平脱镜还有一枚直径仅为6厘米的八角葵形银背铜镜(镜子的背面镶嵌着银皮,称为银背镜),出现在墓主骨架的腰部,便是李倕的随身佩戴之物。在《西京杂记》卷一,中记述:“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采宛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及即大位,每持此镜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缄以戚里织成,一曰斜纹锦。”


唐代国富民强,这时候的铜镜,称为“镜鉴”已不仅仅是梳妆而用,它还作为身体佩饰,对佩戴它的人起到“自省”的作用。唐代送礼,常送镜鉴,其情况就像是晚清送如意。书上记载,在唐开元时,玄宗千秋节,举凡赏赉献贺,无不以镜鉴为主,其中金银平脱漆器就成了当时互赠物的奢侈品。皇上还赐予四品以上官员金镜。朝臣也向大官或皇上献镜。所以镜鉴量产很多,而且纹样技巧都精美至极。其中有一类铜镜以其特殊的工艺装饰和富丽豪华而引人注目,它就是螺钿镜。堪称唐代工艺的一个瑰宝。

“平脱”一词主要流行于唐代,而平脱漆器,是漆器中技艺中的一种,实际上和螺钿漆器都属于漆器工艺的一个品种,只是所用填嵌的材料不同。前者采用的是把金片、银片镂刻成所需要的图案粘嵌在漆器上,通过上漆打磨,金属面和漆面齐平而得名,称为“金银平脱”;而后者采用的是厚或薄的螺钿片,两者材料的厚度差不多,加工手段技法也相同。特别是以铜为胎金银平脱,是唐代一种将髤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方法。从考古发掘来看,商代的金银箔贴花,经战国、汉到了唐代,为了满足贵族们对华丽装饰的需要,聪明的工匠将这一工艺创造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他们将金银熔化,制成箔片,剪镂成各种纹饰,然后,将金银箔片贴于漆器表面,再涂上两三层漆,待干后细加研磨,让漆层下的金银箔片显露出来。金银光泽映照在黑色漆面上格外生辉这种普遍应用于漆器的装饰制作,形成了金银平脱技术。它分为两种;一是花纹与漆底在同一平面;二是花纹高出漆底。

 “螺”是螺贝类的总称,“钿”则是钿装的意思。“螺钿”即指将螺贝的外壳加工成平板状,再切割成各种花纹、图形,然后嵌入器物表面。所谓“螺钿镜”是指多用贝壳、琥珀、玳瑁等为主要装饰而制作的铜镜。是唐代独有的一种华丽铜镜。在唐代通常称为钿贝镜、宝钿镜、宝装镜等。通常的做法是在镜子背面髹较厚的漆,在素镜的背面,镶嵌雕琢成各种图案的且已抛光的的螺钿片,如人物、花鸟和宝相花、折枝花等。之后髹漆、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漆地一般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为了使螺钿镜更加美观, 还在其它空余的部分镶嵌一些各色宝石和装饰,漆地上那些以青、绿、黄、赤、白的螺贝壳屑和细碎玉石,显得五彩斑斓,使整个镜背光彩莹润,精致细巧,华丽秀美。考古发现早在商周时期即已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出土的一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到了唐代螺钿工艺较为盛行,螺钿镜则流行于唐玄宗及其稍后一段时期,以后的其他时代较为罕见。

http://s7/mw690/001AOSNRzy7n0By8JAa36&690

(图3)平螺钿背喜鹊百花八曲圆镜。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唐代铜镜。直径27.4厘、厚0.6厘米。整个纹饰由玉石、青金石、贝壳、琥珀组成,色彩艳丽,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http://s16/mw690/001AOSNRzy7n0BwZKqP2f&690(图4)局部

http://s9/mw690/001AOSNRzy7n0BET6Xu28&690

(图5平螺钿嵌背圆镜。直径27.2厘米。日本奈良正仓院南仓所藏唐圆形宝钿铜镜。镜背面遍布花纹,左右间以鸳鸯、犀牛、兕(雌犀牛)海马等。均极炫丽可观,镜来自唐土。点缀着非常密集细致的花叶图案。花瓣是由镂空贝壳制成,在其镂空处,镶嵌上闪亮的琥珀。


http://s2/mw690/001AOSNRzy7n0BFTsFH41&690

(图6)平螺钿背圆镜。日本奈良正仓院南仓藏唐代铜镜。两层轮廓之内配置大小花朵。此铜镜来自唐土。正仓院所藏的古物,是日本圣武天皇(701456)生前最喜欢的贵重器物,其中包括大量的我国唐代东渡的文物珍品,大部分在我国已经没有了。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收藏螺钿镜9面。为遣唐使从中国携回,并为历代天皇所珍藏。


http://s3/mw690/001AOSNRzy7n0C8k6s282&690(图7)唐嵌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直径6.5厘米。于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http://s16/mw690/001AOSNRzy7n0C8l7UX7f&690(图8) 唐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铜镜。直径23.9厘米、边厚0.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5年河南洛阳涧西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墓出土。是国内藏镜中最为精致的一面。圆形、圆钮、素缘微卷。镜背装饰两位高士坐于地毯上。画面中左一人弹拨,右坐者手持酒盅相对弹饮。背后立一侍女双手捧盒。白鹤、花树、树下的猫和两侧各一振翅翘尾的鹦鹉,构成满地落花缤纷,鸟语花香、温馨祥和的氛围。镜面装饰华丽、用料考究。据考,贝板为南海所产的夜光贝。花蕊系用云南一带的琥珀镶嵌而成,底纹敷以西亚的青金石碎粉。,加之螺片本身光泽莹润,艺术效果十分突出,是唐镜中难得的精品。

 


http://s1/mw690/001AOSNRzy7n0C8O6Ocf0&690(图9)螺钿花鸟纹八曲葵花镜。直径25厘米。陕西考古研究所藏。

八出葵花形,半球形钮,钮面及镜背髹漆,嵌以蚌片磨制的图案。钮面为六瓣花形,内区为8组小宝相花图案,外区为4对展翅鸳鸯,间以4组较大的宝相花图案;周围均镶嵌细小绿松石片,绚丽多彩,精致华美。



http://s12/mw690/001AOSNRzy7n0C8VfGbeb&690
(图10)螺钿云龙纹镜。直径22厘米。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

盘龙图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唐镜题材之一,不仅广泛表现于其他铜镜,也被装饰在螺钿镜上。镜背主题纹饰为一蛟龙,龙首衔钮,身躯弯曲而上,前肢一伸一曲。二后肢与龙首相交。龙的周围饰有云纹,使之有腾云驾雾之感。龙的鳞、角、嘴、鼻、须、爪等施以非常精细的毛雕。


除了螺钿外和各色宝石外,唐代各种器物上的镶嵌物丰富至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比如剪纸、鸟的羽毛和一种称为“玉虫翅”的。玉虫又叫“青虫”,是吉丁虫科的一种,翅膀极绿而有光泽并带红线。细巧美丽,历久不坏,镶嵌物中的珍品。朝鲜、日本古代,常用虫翅作为装饰镶嵌在器物上。按《唐六典》卷二二,中尚署掌岁时乘舆器玩服饰,广东安南贡品,有“紫檀、梠木、檀香、象牙、……青虫、珍珠……”今广东、安南具产丁吉虫,则《六典》所称之青虫,当即玉虫无疑。

螺钿镜始创于中唐前期,风靡于盛唐,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绝。考古发现和传世的螺钿镜绝大多数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元气大伤,国祚日渐衰微,社会经济遭受很大破坏,再也无力支撑当日的那种奢华。迫于如此状况,朝廷遂对包括螺钿镜在内的奢侈品严加禁止。至五代以后,螺钿镜基本绝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壶们
后一篇:小水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