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的家乡藏着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荣光(红河建水游5)
标签: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红河建水游过桥米线旅游历史荣光 |
分类: 我爱自驾游 |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校址
纪念馆里面的场景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南湖边的世外桃源(红河建水游5) 图文:刘国雄
朱自清、闻一多、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这是一串闪光的名字,没想到都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有关。也是我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看到后,才知道的。
我春节自驾游来到蒙自,当然是要参观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穿过绿树婆娑、碧波荡漾的南湖,来到一排法式建筑前,独特的造型让人一看就觉得它有着不凡的故事。
在这里,在湛蓝的天空,静谧的空气中,似乎能听见阳光落下的声音。
这片有着历史年份的老建筑就是国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2011年在原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哥胪士洋行建成的,走进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纪念馆,可以看到有很多当年的文物、图片展示,分联大历史记、蒙自分校记、联大人才记、联大精神记4个部分,一共是8个展厅,比较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办学历程。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内迁到昆明,1938年4月,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迁到蒙自办学,9月后迁回昆明。
虽然西南联大在蒙自办学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但在此期间,联大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支持帮助地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广泛传播爱国主义、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对蒙自近现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云南蒙自市南湖边,一片有着历史年份的老建筑,让人有想进去探究一番的冲动。
环境幽静
纪念馆的出口,为什么叫“一楼下”,这里面有个故事,当年,来到这里的闻一多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可以静心读书,所以除吃饭、上课之外,他很少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这么“怒读救国”,恐怕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一多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纪念馆已经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法学院。
学生们是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的
从昆明到蒙自的碧色寨有滇越铁路,师生就是坐小火车到达碧色寨的
当年的教室情景
学生的成绩
学生宿舍
作业本和床
闻一多的故事
闻一多住的房间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保存教育与文化命脉,以其卓越的贡献而成为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创造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这里开启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这里涌现了太多的文人学者——邓稼先、朱光亚、陈寅恪、闻一多、冯友兰、金岳霖、朱自清、钱穆、吴宓、刘文典……
当年的师生合影,还有他们用过的物品
学校周围、南湖周边的环境也有体现
蒙自过桥米线店也有体现
因为这里美丽的南湖,他们成立了一个文学团体,叫南湖诗社。闻一多、罗庸、朱自清成了诗社的指导,穆旦、周定一、刘重德、赵瑞蕻、向长清、刘兆吉等成了诗坛新星。
朱自清到碧色寨送别学生
西南联大校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