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石公园不能错过的地质奇观--独行广东(6)

标签:
中国红石公园韶关丹霞山旅游地质奇观刘国雄 |
分类: 雄雄走天下 |
我觉得极像海豹石的地貌,旁边也是一线天的景观。
岩块的错落,我不知道拿这些竹子、木条能撑住吗?
梦觉关(大型蜂窝状洞穴)
一线天里暗淡无光,只有地上一滩滩的水反着微弱的光影,让人看得出这是一条“小道”。
中国红石公园不能错过的地质奇观--独行广东(6)图文:刘国雄
费用:丹霞山--韶关东站大巴18元,吃夜宵20元。
在摩崖石刻就看得到岩体底部有沉积相
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不同时期的沉积相
半山亭
锦石岩寺
这也是一块很长的、悬空的石头,用树枝“撑着”。
长老峰到处是这种垂直成90°的悬崖峭壁,这是丹霞地貌非常突出的特点——赤壁丹崖。
.这是“岩块的错落”:流水在岩层的间隙作用,留到岩层底部,使得岩层底部被蚀空,这个时候,靠下方的岩石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与原来的岩石断开,称为错落。错落和普通的岩石断裂下滑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错落的岩块并没有发生反转和碎裂的现象。
远观“岩块的错落”。
梦觉关:这是一个大型蜂窝状洞穴,有个很有诗意的地貌形态,有很好听的名字,在洞穴脸面刻上了诗文。这种大型蜂窝状洞穴是早期河床上流水的侵蚀的大型侧向洞穴群。可见这个地方原来是一条河流流经的地方,由于地壳抬升,并经过后期风化剥蚀形成。
梦觉关这些洞穴之间大多可以相互串通,洞穴的周围由于流水作用以及长期的风化,形成了非常圆滑的表面。
梦觉关里面有历年文人雅士刻上的诗文,在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法云居士云游至丹霞梦觉关,见此奇洞胜景,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顿觉醒悟,发出“半生都在梦中,今日始觉清虚”的感叹,遂题“梦觉关”,并在此建庵宇18间,供奉观音菩萨。
梦觉关这些洞穴之间大多可以相互串通,洞穴的周围由于流水作用以及长期的风化,形成了非常圆滑的表面。
在整个登长老峰的过程中,最不乏看到的就是垂直成90°的悬崖峭壁,这是丹霞地貌非常突出的特点——赤壁丹崖,顾名思义,红色的砂岩,垂直的峭壁。锦石岩大崖壁是赤壁丹崖的典型代表。这些赤壁丹崖总在流水作用或者是软岩被风化后发生大面积崩落而形成。
这是在阶梯旁边的一个洞口,也是一个景点,我都往里面爬,洞内高不到1米,黑漆漆的,我的手机准备没电了,我不敢开电筒,幸好这洞不大,是由流水侵蚀岩石和坍塌石块堆积而成的。爬过了这个小通道之后,却是别有洞天,是一个通天洞,也让人看到一个新的地貌——巷谷,越往后面走,能看到的巷谷越多。在通天洞口内,有一条顺着垂直节理侵蚀而成的巷谷,走到巷谷最深处,还看到了一个浅洞。
通天峡一线天
这是“残破的巷谷”的介绍
这就是“残破的巷谷”,在一线天洞口,
上面青苔密布,藤蔓很粗
回头看通天峡
通天洞里往天看
光线暗,拍照不容易
砾石风化形成的崖壁小洞穴群:这个在崖壁上的小洞穴群比刚才河流侵蚀形成的洞穴群逊色多了,不过它小巧玲珑,主要是因为岩性存在的差异,砾石抗风化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岩壁上比较容易被风化的岩石和可溶性的岩石就会最先剥落,有些被风化掉,有些则被溶蚀了,于是就在崖壁表面留下了这样一个个的小洞穴群。
从“幽洞通天”向右走1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非常像海豹的巨石,大自然将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缝,走近就是百丈峡。
海豹石旁边就是“长天一线”又名“百丈峡”,这缝长70多米,高40多米,宽才一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幽径,这里修了阶梯。
一线天里面黑麻麻了
天上”一线天“
两侧的峭壁高耸、苍天一线,峡顶夹住一块大石,不知道大声喧哗和脚步震动声会不会影响到它掉下来呢。
在“长天一线”里回头看,外面的崖壁是另一种地质奇观--陡崖坡上的卸荷节理
陡崖坡上的卸荷节理:在陡崖坡上,表面的临空岩石由于风化剥蚀而减轻卸荷,缺少围压的表层岩体形成向外的张力于是产生与坡面平行的裂隙。这种裂隙叫做卸荷节理或减压节理。这种节理往往为陡崖坡的崩塌创造了条件。
以下是不同角度看“陡崖坡上的卸荷节理”。
坐观光车到丹霞山大门外,已经过了晚上7点,华灯初上了。
从大门走到公路边有一段路呢
回到韶关市区,东站前的桥上霓虹闪烁
风度南路步行街
这家姐妹粥店门面很小,但很多人
云吞面太好吃了
年初二,夜宵摊都营业了。
各式牛杂
牛杂好吃
相关连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