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之辩,
无耻可能超出人们的想象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泡在体育社区里,对文艺界风花雪月的传闻不太关注。
前天晚上,在社区首页,看见了一个女演员与一个制片人之间的故事。几个小时前,我写完博客点击退出后,在博客首页发现,因为当事人不断地爆料,这一故事竟然成为了持续的热点。
于是,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点开了双方对此事件的最新反应。于是,在仿照男方的思路对整个事件进行通读后,以下这几个细节让我有了一种很可怕的想象。
一、诚如杨先生所言,“要炒作也应该找个大腕级的才合理啊!”既然杨先生也知道自己只是“第一次做电视剧,算刚入行”,那么,这位肖女士找其做为炒作的对象又有什么必要?
二、杨先生说,肖女士将开博的日子“恰好选择我剧开机的前一天”并抛出了此篇极具轰动性的文章。而那个时候,肖女士已经无望出演剧中的任一角色。
三、个人博客打理地十分精致(至少比我这个被人称做网虫的人更专业)的肖女士,竟然认为可以在网络上使用真人真名来实话实说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件。而且,自称被这一事件困扰的她,竟然还有心情将自己的剧照和艺术照一一张贴在个人博客里。
四、肖女士自称:只是在无奈之下极度无聊地去寻找了一个不该发表心理话的地方去说了心理话!但事实上,她的所有文章在贴于她的个人博客的同时,也投放到了论坛里——而且以连载方式不断添加着最新的内容。
五、在杨先生前后两篇《不得不说的话》中,我留意到“一”中有这样的辩词:“刚建组,千头万续,忙得我晕头转向,那几天我的房间人来人往,除了晚上睡觉,我的房门始终是敞开的,而下午三点多种几乎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我也同时在“二”中留意到:杨先生只是说两张床不构成某种暗示的必要条件,而并没有对“躺在床上”的说法进行批驳。
我不知道,对已经肯定无望出演剧中角色的肖女士来说,在该剧开机前一天爆料,对她本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只看到,受到伤害的肖女士将“刚入行”“第一次做电视剧”的杨先生称做“央视大导演”,并且告诉我们,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兼着“两份杂志”的主编。(呜呜,本人实在是孤陋寡闻,以前只听说过影视歌三栖明星,直到现在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位当导演的诗坛名宿)
我很奇怪,有心情、有能力将个人博客进行如此精装修的肖女士怎么不知道,人们之所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直抒心臆,盖缘于现实身份隐藏于网络的背后?
我很困惑,肖女士究竟能够在炒作中得到什么?而杨先生在这一事件中,究竟失去的多还是得到的多?这一事件的被热炒,会对刚刚开机的这部电视剧造成怎样的影响?
蓦然间,在将两人的姓氏连读之后,我的脑海里回想起一种珍稀濒危植物。是的,有一种植物的名字就叫做胡杨,主要生长于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与红柳、梭梭、沙棘、草甸等共同构成了荒漠植被群落。
我不希望,这一事件也象这种植物一样,在喧闹一时后悄无声息地淡出我们的视线。
既然双方各执一词,既然双方的说法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就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为什么不请求法律介入,治一方之罪(诬陷罪或……罪),还另一方清白。
但是,司法调查结果公布之前,我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似乎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这些小市民的想象力——没事时骂骂不争气的国足还行,思考这么复杂的问题,真是太难为我们了!

加载中…